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泉高致第七篇.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泉高致北宋郭熙郭思郭熙(约1000~约1090),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人。宫廷画家。其子郭思,字得之,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善画,能诗文。他把郭熙生前的著作整理编为《林泉高致》。其分为:一、郭思序;二、山水训;三画意;四、画诀;五、画题;六、画格拾遗;七、画记;八、许光凝跋。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游可居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为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览者又当以此意求之。此谓之不失其本意。笃论:确当的评论、议论。01妙品:这里特指神妙的作品,不含品评次第之意。02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势:气势。01质:形质。02融怡:和悦的样子。03蓊郁:葱茏。04斩刻:雕琢刻画。雕缀刻画便便阻断神理,使画丧失自然之趣。05烟岚:雾气。06澹冶:怡淡、艳丽。07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春山烟云连绵而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01020304坦坦:舒适、快意的样子。摇落:谓花草树木凋谢零落。翳塞:遮蔽。岩扃:扃:门户。岩扃:山谷的入口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冲融:冲淡融和。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重如木之大,则山不大;木不数十重(倍)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不数十重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头。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自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程式、标准)。此三大也。远山无皴(纹理。中国画笔墨技法的一种。多用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林泉高致》总结“身即山川而取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其一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只有直接的审美观照,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其二,这个命题强调画家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他称之为“林泉之心”。没有这个审美的心胸,即便直接面对自然山水,也仍然不可能发现审美的自然。他说:“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奢之目临之则价低。”他这里说的“价高”、“价低”,是指山水的审美价值。有了这种审美价值,山水才成其为审美的自然。但是这种审美价值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发现的。为了发现山水的审美价值,必须有一个和它相适应的心胸,即“林泉之心”——审美的心胸。这是实现审美观照的主观精神条件。所谓审美的心胸,是纯洁、宽快、悦适的心胸,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心胸。画家有了这种审美的心胸,才能发现和把握审美的自然,并使之和自己的情意相融合,从而铸成审美意象。这是艺术创造的前提。其三,为了发现审美的自然,创造审美意象,画家必须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观照。这是因为,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不是单一的平面,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是多侧面的,而且是变化万端的。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角度的观照,才能对自然美有无穷的发现,才能把握无限生动和丰富的审美的自然。从而创造高远、深远、平远的山水画意境。第四,这个命题还要求画家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山水虽为君子所神往,但未必人人皆要隐居于深山,尤其是太平盛世,还要有人出来

文档评论(0)

135****17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