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汽车运用技术 第三版 课件 第五章汽车公害及防治.ppt

汽车运用技术 第三版 课件 第五章汽车公害及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了解汽车排放污染物、汽车噪声、电磁干扰危害及形成机理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其降低排放的措施掌握汽车噪声的来源及其减小噪声的措施熟悉汽车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知道如何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噪声和电磁干扰波§5-1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1、一氧化碳汽车排放中的CO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发动机混合气过浓或燃烧质量不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而生成CO;此外,若燃烧后的温度很高,也会使正常燃烧情况下形成的少量CO2分解成CO和O2。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进入人体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的300倍,因此,CO可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缺氧。CO被人体大量吸入后会使人感觉恶心、头晕及疲劳,严重时会使人窒息死亡。2、碳氢化合物汽车排放中的HC是各种没有燃烧和没有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发动机内混合气燃烧时,由于低温缸壁的激冷作用和燃烧室缝隙效应,缸壁低温区附近的那层气体(0.05mm~0.38mm)和小于1mm内缝隙的空隙混合气,火焰不能传播,从而使这些混合气中的HC随废气排出,这是HC排放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或点火系统出现故障,或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熄灭,都会致使混合气中的部分或全部燃料以HC的形式排出。一切妨碍燃料正常燃烧的条件都是HC形成的原因。单独的HC只有在浓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作用不大。但它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且生成甲醛,形成烟雾,对人的眼、鼻和咽喉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致癌。3、氮氧化合物汽车排放中的NOx主要包括NO2和NO。NOx是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由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而成,燃料中含氮化合物也会部分形成氮氧化物排放。通常,高温燃烧时含氧量越充足,越易促使氧、氮化合,则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越大。汽车尾气中直接排出的氮氧化物基本上是NO,汽油机排出的氮氧化合物中,NO占99%,而柴油机排出的氮氧化合物中NO2比例稍大。NO在发动机刚排出时,其毒性较小,但排出之后NO在大气中被氧化为剧毒的NO2,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几小时,若空气中有强氧化剂如臭氧,则氧化过程变得很迅速。NO2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污染物,它能刺激眼、鼻粘膜,麻痹嗅觉,甚至引起肺气肿;NO2还是形成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对人及植物生长均有不良影响。4、微粒汽车排放中的微粒是发动机排气中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称。汽油机排出的主要微粒是铅化物、硫酸盐、低分子物质;柴油机排出的主要微粒为碳物质(炭烟)和高分子量的有机物(润滑油的氧化和裂解产物),其微粒的直径大约在0.1~10μm范围内。柴油机产生的微粒量比汽油机多30~60倍。碳烟是由直径较小的多孔性碳粒构成,它是燃油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的燃烧产物。微粒中对人体和大气环境危害最大的是2.5μm左右的微粒,它悬浮于离地面1m~2m高的空气中,容易被人体吸入。而这些微粒,往往吸附许多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元素和一些致癌物质。因此,微粒碳烟被人体吸入后,易引起心、肺部病变,甚至使人致癌,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空燃比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发动机热状态发动机变工况发动机技术状况2、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车用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炭烟是和NOx,而CO和HC则比汽油机少得多。过量空气系数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柴油品质发动机变工况三、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可从机内净化、机外净化和合理使用汽车三方面进行。1、机内净化(1)汽油机机内净化措施采用电控多点燃油喷射系统采用计算机点火控制系统和高能点火系统采用稀薄燃烧发动机技术采用废气再循环系统采用多气门、可变配气相位和进气旋流技术,优化燃烧系统的设计(2)柴油机机内净化措施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共轨系统采用废气再循环系统采用电控可变进气涡流技术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采用多气门、可变配气相位技术采用均质压燃技术采用新型燃烧方式,优化燃烧室设计2、机外净化(1)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PCV)(2)燃油蒸发控制系统(3)三元催化转化器(4)微粒捕集器3、汽车合理使用措施(1)保持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2)保持底盘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3)保持排放净化装置技术状况良好(4)提高驾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