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麦品种(系)田间自然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小麦品种(系)田间自然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CCSB15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XXXX-XXXX

小麦品种(系)田间自然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fieldnaturalresistanceevaluationofwheatto

FusariumheadblightcausedbyFusariumgraminearumspeciescomplex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2/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通市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宏州、李伟、朱凤、王红娟、姚克兵、杨荣明、杨红福、吴佳文、孙海燕、曹淑琳、张海波、张国、于居龙、缪康、徐超、郭晓萌、张新凤、王晓琳、张建华。

1

DB32/TXXXX-XXXX

小麦品种(系)田间自然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系)田间自然抗赤霉病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抗性鉴定圃设置、病情调查、抗性评价、重复评价、评价记载表格。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群体)、杂交小麦、转基因小麦、野生小麦对赤霉病抗性的田间自然鉴定和评价。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抗性比较以及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等试验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96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

NY/T1443.4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NY/T2954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赤霉病鉴定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5796、NY/T1443.4和NY/T295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情严重度severitylevelofdisease

以出现穗腐症状(或由杆腐引起的白穗症状)的病小穗占全穗总面积或总体积的比例来分级,说明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分级方法参见GB/T15796规定。

[来源:GB/T15796,2.1和NY/T1443.4,2.12,有修改]

3.2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计算方法参见GB/T15796规定。

[来源:GB/T15796,2.2和NY/T1443.4,2.13,有修改]

3.3

鉴定网络evaluationnetwork

在一个麦作区内3个或以上小麦赤霉病常发区设置的抗性鉴定圃。

2

DB32/TXXXX-XXXX

4抗性鉴定圃设置

4.1鉴定圃选址

鉴定圃应设置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选择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条件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

4.2鉴定对照品种

抗病对照品种为苏麦3号,中抗对照品种为扬麦158,中感对照品种为淮麦20,感病对照品种为矮抗58或安农8455。

4.3种植要求

4.3.1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或适当调整播期以使植株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发病关键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

4.3.2依据鉴定材料数量布局小区,鉴定材料顺序排列,每20份~30份鉴定材料设1组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对照品种材料,鉴定对照品种材料至少重复3次。试验设2次重复。

4.3.3鉴定小区行长100cm~120cm,行距25cm~33cm。每份鉴定材料种植2行,每行均匀播种100粒种子。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5病情调查

5.1调查时间

乳熟中后期至蜡熟期,扬花后25d~30d。

5.2调查方法及项目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麦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