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陆游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游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

南宋的文人大多涉及理学,也不例外。与杨万里一样,陆游也被清人黄宗羲列入《宋元学案》,分别隶属于“武夷学案”“赵张诸儒学案”和“荆公新学案”。但事实上陆游与这些“学案”的关系相当松懈,比如最后一例,仅因其祖父陆佃乃门人,遂将其父陆宰列为王氏一脉的“陆氏家学”,又从而将陆游列入“元钧家学”(陆宰字元钧)。其实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陆游都不大认同王安石,将他列入“荆公新学案”甚为牵强。更重要的是,杨万里的思维模式与治学路数都与南宋理学家如出一辙,比如其《庸言》和《诚斋易传》,皆与其他理学家的著作相类似。

陆游则不同。陆游对理学家空谈性理的学风是深为不满的,他有一段名言:“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表面上这是对宋代儒学的客观论述,字里行间却深有不满。陆游对当时的学风屡有讥评:“儒术今方裂”(《示儿》),“千年道术裂”(《书意》),“道丧异端方肆行”(《书感》)之类的话,在陆诗中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是陆游心目中的“异端”呢?他说:“唐虞虽远愈巍巍,孔氏如天孰得违?大道岂容私学裂,专门常怪世儒非。少林尚忌随人转,老氏亦尊知我稀。能尽此心方有得,勿持糟粕议精微。”(《唐虞》)锋芒所向,显然正是那些偏离儒学传统并自诩独得千年不传之秘的理学家。陆游还指出产生异端的原因是疏离了传统的儒家经学,他说:“俗学方哗世,遗经寖已微。斯文未云丧,吾道岂其非?”(《书感》)这对以“六经注我”自诩的二陆等人,不啻是当头棒喝。即使是与二陆势若水火且与陆游私交甚笃的朱熹,其实也与陆游的思想貌同实异。简而言之,朱熹最看重的是性理之学,他说:“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

朱熹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对之并不尽信,甚至说:“《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陆游则不然。陆游极为尊崇六经,在诗中反复道之:“六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冬夜读书》)“六经圣所传,百代尊元龟。”(《六经》)“六经如日月,万世固长悬。”(《六经示儿子》)“六艺江河万古流,吾徒钻仰死方休。”(《六艺示子聿》)陆游终生读经,至老不倦,其诗中自称:“正襟坐堂上,有几不敢凭。陈前圣人书,凛如蹈渊冰。”(《晨兴》)“半升粟饭养残躯,晨起衣冠读典谟。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读经》)在疑古疑经风气甚嚣尘上的宋代,陆游的这种态度堪称特立独行。

陆游重视六经,是为了通过经书与古代的圣贤直接相对:“残编幸有圣贤对。”(《独立》)“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北窗》)这样,他就可以从经典中获知从周公、孔子以来的圣贤之道:“唐虞邈难继,周孔不复生。承学百世下,我辈责岂轻!”(《书感》)“唐虞未远如亲见,周孔犹存岂我欺?”(《后书感》)陆游心目中的圣贤之道,其首要内涵当然是儒家的仁政爱民之说,邱鸣皋先生的《陆游评传》中专设一章《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论之已详,本文不再重复。

笔者想要论述的是,在陆游崇经重道的思想中,儒家诗教说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陆游对此语服膺备至,视为诗学的金科玉律,他说:“古声不作久矣,所谓诗者,遂成小技。诗者果可谓之小技乎?学不通天人,行不能无愧于俯仰,果可以言诗乎?”(《答陆政伯上舍书》)又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何君墓表》)这些话或论诗之重要意义,或论诗须以博物为基础,都是对孔子诗论的引申发挥。其二,汉儒的《诗大序》虽然来历不明,但向被视为儒家诗教说的纲领,《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陆游对此心领神会,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知,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国朝林逋、魏野以布衣死;梅尧臣、石延年弃不用;苏舜钦、黄庭坚以废绌死。近时江西名家者,例以党籍禁锢,乃有才名。盖诗之兴本如是。”

(《澹斋居士诗序》)他又说:“古之说诗曰言志。夫得志而形于言,如皋陶、周公、召公、吉甫,固所谓志也。若遭变遇谗,流离困悴,自道其不得志,是亦志也。然感激悲伤,忧时闵己,托物寓情,使人读之至于太息流涕,固难矣。至于安时处顺,超然物外,不矜不挫,

文档评论(0)

建筑工程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