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药卫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ppt

[医药卫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熊长明

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及大血管炎症。致病菌以细菌,真菌多见。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急,进展快,全身毒血病症明显,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累及瓣膜后常迅速导致瓣膜损害,且易出现转移性脓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缓,病程长,全身毒血病症轻,其致病菌以链球菌多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远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

流行病学

病因

易患因素1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在原有心脏病的患者,也可在无根底心脏病患者。

易患因素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既往资料说明占70%~90%,但近年来在风湿性心脏病根底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国外报道约占25%,国内报道为40%~60%。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显著的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抖或心力衰竭者较少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易患因素3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出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根底上,占10%~20%,成人患者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根底者国外报道为8%,国内报道为27.7%~33.3%。动脉导管未闭、心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和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较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心房间隔缺损两侧心房压差较小,故很少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易患因素3

易患因素4

易患因素5

感染性心内膜炎根底病因构成〔1989-1999年阜外医院〕 例数 %先天性心脏病 75 34.9 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 34 15.8 室间隔缺损 23 10.7 动脉导管未闭 5 2.3 马凡氏综合征 3 1.4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2 0.9 房间隔缺损 2 0.9 法乐氏四联症 1 0.5 其他 5 2.3风湿性心脏病 65 30.2 联合瓣膜病 36 16.7单纯主动脉瓣病变 17 7.9单纯二尖瓣病变 12 5.6无根底心脏病 36 16.7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32 14.9其他 7 3.3合计 215 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根底病因构成〔1976年-1986年阜外医院〕 例数 %风湿性心脏病 45 54.2先天性心脏病 25 30.1无根底心脏病 8 9.6其他 5 6.0合计 83 100摘自秦学文等:感染性心内膜炎83例临床分析,中国循环杂志1989,4:30。

发病机制心内结构损伤或异常存在血流压力阶差和高速喷射血流心内膜损伤菌血症存在?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细菌粘附于瓣膜并生长繁殖??赘生物形成免疫机制参与

病理生理本病的根本病理变化为赘生物形成,多发生于二尖瓣回流的心房侧,主动脉瓣返流的心室侧,心室间隔缺损的右心侧。二尖瓣上细菌赘生物可沿腱索达心尖的乳头肌,使腱索缩短或断裂;主动脉瓣或人工瓣上赘生物可延伸至瓣周组织形成瓣周脓肿。

此外,赘生物还可以导致瓣叶变形、穿孔,主动脉瓣或三尖瓣上细菌病灶可伸延至心室间隔邻近的心肌,引起心室间隔穿孔。赘生物形成导致心内结构的破坏,可并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赘生物脱落可形成周围动脉栓塞、脓肿和细菌性动脉瘤。

颅底动脉滋养动脉栓塞后管壁出现囊性扩张,形成细菌性动脉瘤,常见于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破裂后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可见灶性退行性变和坏死。脾栓塞或脾周围炎。肾脏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和肾脓肿。血管病变以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动脉炎常见。

临床表现〔一〕全身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