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有效途径的研究
第一篇:
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诵读经典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恰当地把诵读经典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就能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目的。
多彩诵读
经典诵读相比较现代文的阅读,难度会更大,因为有许多经典文学中的语言习惯和现代文相差很大,而且其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在进行经典诵读时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因此,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诵读经典。
鉴于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变换诵读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诵读活动来消除诵读的枯燥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就文中的某一小段,带领学生玩一把穿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剧中人物,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进行读书,带给学生新鲜的诵读体验。
有许多古诗已经被谱写成了歌曲广为传唱,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带领学生来学唱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韵律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讲国学故事”活动,邀请学生把知道的国学经典中涉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如孟母三迁、苏秦刺股、程门立雪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
拓展途径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也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把教学核心和重点放在教材中经典课文的诵读上,在课堂上反复引导学生跟随音频进行朗读,或开展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同时,还应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经典读物,带到语文课堂上,将课内诵读和课外诵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良好的对比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古诗时,通过立足课堂结合课外来拓展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面。在学习这首送别诗之前,让学生想一想之前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这时,学生说:“《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于是,在学习中,让学生将《送元二使安西》与《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进行对比学习,看看其中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之后,还补充了《别董大》《送别》《送友人》等送别诗。经过对比学习,学生对“送别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将课内外相结合,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经典诵读面。
家校合力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孩子个性的形成与父母、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促使经典诵读取得良好成效,营造浓郁的家庭诵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父母与孩子进行亲子经典共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由课上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校外,从而有效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开展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借助班级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取得了家长的支持。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孩子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爱上经典诵读。
此外,建议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国学经典小书架,给学生购买一些适合其诵读的经典文化书籍,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同时,家长还可以把亲子共读的照片发到班级群内,定期在班内与学生进行阅读美好时光分享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亲子共读的温馨和美好。这样一来,学生的经典诵读动力就会不断增强。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经典诵读与语文学习有机融合,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第二篇:
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如何让小学生喜爱诵读经典诗文,从而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操作方法。
一、丰富诵读形式,品悟经典内涵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诵读欲望,使经典诵读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还要创新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不仅读会,还要读懂。以下几种方式是我和同行们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过程中的尝试:
(一)多种形式诵读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便于记忆、便于理解,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晨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1.诵读时间的制定。每天诵读经典做到二个“十”,即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诵读,午读十分钟。
2.诵读形式多样。或老师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体系.docx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
- 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与问题的研究.docx
- 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docx
- 国内外学者对品牌联合的研究.docx
- 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研究.docx
- 汉语方言研究学科体系.docx
- 基于精益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研究.docx
-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研究现状.docx
-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研究.docx
- JIST2007-2024家用永磁体磁感应治疗仪器.pdf
- JISX01342-2024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保障第2部分保障案例.pdf
- DB4403_T 545—2024 动物防疫采样生物安全技术规范.pdf
- JIST3253-2024一次性使用有针或无针胰岛素无菌注射器.pdf
- 《人才发展官能力培训规范》编制说明.pdf
- 《档案工作实务》 考试大纲及复习材料2024年版.pdf
- 《高速公路作业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指南》.pdf
- DB4403_T 551.1—2024 居民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第1部分:通用.pdf
- T_GXDSL 000—2025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与机器人跨领域协 同作业交互标准.pdf
- JIST5404-2024牙科用勺形挖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