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麦春季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刘太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liutaiguo@caas.cn
网络培训,2025.02.08
一、小麦主要病虫草害与防治技术
病害: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病毒病、细条病
虫害: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麦蜘蛛、草地贪夜蛾
草害:阔叶、禾本科
二、一喷三防技术与应用案例
汇报提纲
印象小麦锈病-症状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三锈化控药通管,唑类酮醇一两遍
追踪罪魁祸首—三种锈菌
夏孢子,单胞,球形或卵球形,有微刺,32-40µm×22-29µm冬孢子,双胞,梭形或棒形,
有分隔,30-55µm×12-20µm
小麦秆锈菌夏孢子
追踪罪魁祸首—三种锈菌
小麦条锈病
健康小麦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
成株期症状,严重时可侵染穗部
小麦条锈病世界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最大的独立流行区,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最为复杂、为害损失更加严重
n分布范围广
n危害损失重
n气流传播远
n毒性变异快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原有菌源区
新发菌源区
核心菌源区
小麦条锈病
陇中菌源基地秋苗发病情况
条锈菌小种变异快,品种容易“丧失”抗病性
小麦条锈病抗病性
防治指标:病叶率0.5-1%
小麦条锈病防控
整个田块
发病中心
迅速扩散
中国小麦条锈病传播路线图:
•冬季从陇南向襄阳地区及云南向四川、贵州等地传播(黑实线)
•春季由冬繁区(湖北,豫南)向中部广大麦区传播,中部麦区的条锈菌向陇南及北部麦区传播(黑虚线)
•红实线为我国小麦条锈菌越冬界线。
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
分区治理策略-《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农农发[2006]9号)
小麦条锈病防控
越夏易变区
退麦改种适期晚种
两种(zhǒng)
两种(zhòng)
技术体系
秋季菌源基地(越夏易变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小麦条锈病防控
抗锈良种
药剂拌种
“两种一喷”
技术体系
秋播药剂拌种
春夏季带药侦查、打点保面
抗病品种感病品种
春季菌源基地冬季繁殖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小麦条锈病防控
()
种植抗锈良种
品种+监测+统防
慢锈/成抗品种
达标统防
春季流行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小麦条锈病防控
实时监测
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发生特点:
高温耐受度高
本地条件适合可完成越夏越冬
发生时期相对偏晚
小麦叶锈病
叶锈菌生理小种研究与毒性动态监测
——生理小种研究历史
我国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确定了以洛夫林10号等8个小麦品种作为全国统一鉴别寄主,根据毒力频率高低对高频小种进行定名,如叶中1号至叶中48号
Jackson和Mains通过不同小麦叶锈菌对8个小麦品种(最初的国际鉴别寄主)致病情况的差异鉴定出不同的生理小种
1923
Mains和Jackson首先区分出小麦叶锈菌存在2种不同的致病类型
1956
Sears通过将抗叶锈基因从近缘属种转移到普通小麦,创制出抗叶锈病单基因系材料
为了更精确地表征病原菌对不同抗性基因组合的反应,扩展至4字母和5字母系统并沿用至今
Long和Kolmer建立了通过病原菌对单基因系材料的毒性组合命名的3字母密码命名系统
王焕如证明当时的国际鉴别寄主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小麦叶锈菌的生理小种鉴定
小麦叶锈病
1942
Flor提出基因对基因假说
19321947-1949
19771989
2001、2004
小麦叶锈病
叶锈菌生理小种研究与毒性动态监测
——中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监测结果
在2007~2021的15年间,从20个省市自治区采集、分离了2900个小麦叶锈菌单孢菌株,鉴定出332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致病类型为:
PHT(8.3%),THT(5.4%),PHK(4.5%),PHJ(3.7%),THJ(3.6%),SHJ(3.5%),THS(3.3%),FGD(2.9%),THK(2.6%),PHS(2.4%),PHD(20%)
PHT%
生理小种研究与毒性动态监测
——中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监测结果
对1992~199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动态进行分析,PHT为主要优势小种占比26.6%,
THT频率为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