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1.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耐受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固有免疫应答中NK细胞的调节机制。
3.抑制性共刺激分子、Treg及Th2调控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免疫调节(immuneregulation)的概念
指免疫应答中免疫分子间、免疫细胞间、免疫系统与机体其他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协作,构成一个相互协作与制约的调节网络,使免疫应答维持在最合理的水平,以保证机体生理内环境稳定。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还是对外来入侵的病原和体内突变细胞的“非己”抗原清除都是在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
免疫调节贯穿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整个过程。;从机体整体层面:免疫调节通过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膜受体分子等)、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NK、DC及巨??细胞等)和机体多个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协作完成。
在免疫系统内部:免疫调节主要由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免疫分子(主要是胞内含ITIM基序或诱导细胞凋亡结构域的分子)和具有调节功能的免疫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B细胞)来实现的。;免疫应答与免疫平衡;第一节;一、TLR信号的反馈调节
(一)TLR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
1.表达于巨噬细胞、DC等固有免疫细胞的TLR通过识别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介导固有免疫反应。
2.TLR识别PAMP后,通过接头蛋白MyD88或TRIF募集IRAK4、IRAK1和TRAF6等下游蛋白,激活NF-κB和IRF3等转录因子,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和合成,启动固有免疫应答以清除病原。
3.过度、持续的应答会导致自身免疫或慢性炎症等疾病的产生。;(二)TLR信号的调控机制
1.蛋白水平的调控
(1)SOCS-1诱导TLR及其下游接头蛋白或相关转录因子降解,负向调控TLR信号。
(2)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存在着竞争性抑制:胞内SARM能与TRIF结合从而抑制TRIF介导的TLR信号。MyD88s能与MyD88结合阻断IRAK1的活化最终抑制TLR信号。;TLR信号的负向调控机制;2.RNA水平的调控
miR-146a可作用于TLR/MyD88下游激酶IRAK1及TRAF6,抑制NF-κB;
miR-155可直接作用于TAK1结合蛋白2(TAB2)负向调控TLR4下游的MAPK及TRAK6信号。;二、SOCS对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负向调节
细胞因子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启动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及下游信号级联活化,在多种细胞的成熟、分化和凋亡等功能中起关键作用。
SOCS抑制细胞因子信号的传导有两种方式
(1)覆盖细胞因子受体上的STAT结合位点,阻断受体对STATs的招募。
(2)直接结合JAK,降低其激酶活性,或通过蛋白酶体使JAK蛋白降解。;三、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调节
NK表达多种调节性受体调控杀伤功能。
按照NK识别的配体性质:可分为识别HLAⅠ类分子(包括经典HLAⅠ类分子和非经典HLAⅠ类分子)和非HLAⅠ类分子的调节性受体。
按其功能:可分为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AKR)和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IKR),IKR胞内段含ITIM,与HLAⅠ类分子结合后,可启动抑制性信号转导,抑制活化性受体的功能,使NK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细胞。;四、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可分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和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
M1专职递呈抗原,分泌促炎因子;M2表达抑炎因子,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妊娠期间,M2的极化程度高于M1型,可通过分泌IL-10诱导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也可诱导产生Treg发挥免疫耐受作用。;第二节;一、淋巴细胞活化的反馈调节
1.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调控T细胞活化
T细胞活化后开始表达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通过CTLA-4胞内段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向胞内传递抑制信号,负向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防止T细胞的过度活化。;T细胞活化的反馈调控;2.B细胞活化的负反馈机制
B细胞活化产生的Ig可与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中的抗原为多价抗原,即有机会与B细胞表面的BCR结合,同时复合物中的抗体Fc段可与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cγRⅡB(CD32B)结合形成BCR与FcγRⅡB的交联,通过Fc受体下游的SHP-1与BCR相连的酪氨酸激酶的作用,阻断B细胞的进一步活化。;B细胞活化的反馈调控;3.Fas/FasL依赖的反馈调节途径
活化的T细胞高表达FasL,能与表达Fas的靶细胞结合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当抗原被清除后,活化的T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FasL与自身或邻近(活化的)T、B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活化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