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德药理学组68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磺胺类药物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课程组

一、分类

1、肠道易吸收类:磺胺嘧啶(SD,中效)

磺胺甲噁唑(SMZ,中效)

磺胺多辛(SDM,长效)

2、肠道难吸收类:柳氮磺吡啶(SASP)

3、外用磺胺类:磺胺醋酰(SA)

磺胺嘧啶银(SD-Ag)

磺胺米隆(SML)

磺胺类药物

二、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慢效抑菌剂

核酸合成

★对氨基苯甲酸(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数千倍以上,使用磺胺药时,应首剂加倍并保证足够的疗程;

★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大量的PABA,可降低磺胺药的疗效,因此外用时应先清创排脓;

★普鲁卡因等可分解为PABA,磺胺类药物应避免与普鲁卡因等同时应用。

磺胺类药物

用药注意

三、耐药机制

磺胺类药物

通过质粒转移或随机突变,引起细菌:

1、合成过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与磺胺类药物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2、产生对磺胺类药物亲和力低的二氢叶酸合成酶;

3、降低胞浆膜对磺胺类药物的通透性;

4、改变自身代谢途径,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四、抗菌谱

磺胺类药物

1、G+菌:

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高度敏感

磺胺嘧啶银(SD-Ag)和磺胺米隆(S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对G+杆菌不敏感

四、抗菌谱

磺胺类药物

2、G-菌:对大多数G-菌作用较强,包括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耶尔森菌、流感嗜血杆菌

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等

磺胺嘧啶银(SD-Ag)和磺胺米隆(SML)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奈瑟菌

四、抗菌谱

磺胺类药物

3、其他: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沙眼衣原体

诺卡菌属(放线菌)

卡氏肺孢子菌(真菌,机会性感染)

弓形体

疟原虫

对大多数真菌、病毒、支原体、立体、螺旋体无效。

五、临床应用

1、各种敏感菌所致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感染:

大肠埃希菌等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尿路感染;

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常选磺胺甲噁唑(SMZ)与甲氧苄啶(TMP)联用组成的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

磺胺类药物

五、临床应用

2、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首选磺胺嘧啶(SD)或磺胺甲噁唑

治疗普通型:首选磺胺嘧啶(SD)

与甲氧苄啶合用,可协同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

磺胺嘧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80%。

磺胺类药物

五、临床应用

3、防治诺卡菌属(放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首选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嘧啶(SD),并与甲氧苄啶(TMP)联用增强疗效。疗程长,至少用到全部症状和体征消失6周以后。

4、肺孢子菌肺炎(真菌,机会性感染):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也是肺孢子菌肺炎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疗程长,3周以上。

磺胺类药物

五、临床应用

5、溃疡性结肠炎:首选柳氮磺吡啶(SASP)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可能与感染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药在肠道被微生物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盐,前者具有抗菌作用,后者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首选药。

6、其他:SD与链霉素合用治疗鼠疫;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弓形虫病。常与TMP联用。

磺胺类药物

五、临床应用

7、创面感染:磺胺米隆(SML)和磺胺嘧啶银(SD-Ag)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抗菌作用,适用于烧伤和创伤等大面积创面感染。

8、沙眼、角膜炎和结膜炎:磺胺醋酰钠(SA-Na)盐溶液呈中性,无明显刺激性,穿透力强,适用于治疗眼科感染性疾患。

磺胺类药物

六、不良反应

(一)肾脏损害:可引起结晶尿、管型尿、血尿、尿痛、尿闭等,重者可致肾衰竭。

1、发生机制:与磺胺药及其乙酰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在尿中易析出结晶有关。

2、预防措施:

用药期间多饮水;

疗程长,剂量大者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提高磺胺类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溶解度;

失水、休克、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磺胺类药物

六、不良反应

(二)过敏反应:常见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

详细询问过敏史

有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也禁用于对呋塞米、噻嗪类利尿药、砜类(如氨苯砜)、磺脲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

磺胺类药物

六、不良反应

(三)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致中性粒细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