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肺癌病人的护理;肺癌护理教学目标;
全球肺癌发病率(男性)居癌症发生的榜首,男女之比为3~5:1,近年女性发病明显增加总的5年生存率为30%~40%。;1.吸烟
?是公认的肺癌危险因素。烟雾中含20多种致癌物(苯并芘)。
?吸烟者肺癌发生率比非吸烟者高10-20倍,死亡率高10-30倍(被动吸烟者危险性增加50%);长期大量吸烟:重要致病因素;2.某些化学、放射性物质:
如石棉、煤焦油、沥青、石油、无机烟草加热产物、铬、镍、芥子气等与肺癌有关;3.大气污染
煤、石油燃烧废气、公路沥青、厨房油烟气(含苯并芘)
城市居民较农村发病率高2倍;4.电离辐射
自然界、医疗、工矿产生的辐射线
5.人体内在因素:如免疫因素,代谢活动,遗传因素等。
6.其它
;分布: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中央型: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位置靠近肺门,占60-70%
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在肺的
周围部分,占30-40%;
左肺
上叶
下叶
右肺
上叶
中叶
下叶
;
气管
左侧气管45°
右侧气管25°
右侧气管陡而粗
导致气管异物易
进入右侧;支气管
一级:左、右支气管
二级:肺叶支气管
三级:肺段支气管
;中心型60%-70%
生长在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近肺门者;周围型30%-40%
生长在段支气管及其分支以下者位于肺周边;;直接扩散
淋巴转移:常见途径
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常见部位肝、骨骼、脑、肾上腺
;肺癌症状取决于发生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临近器官及有无转移。早期可无症状,而在X线体检时发现。中央型出现症状早,周围型较晚。;早期:1.咳嗽
(最常见症状)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阵发性干咳,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抗炎无效。
肿瘤增大—阻塞支气管—肺部感染—可有脓痰、痰量增多。;2.咯血
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少量咳血,大量咳血很少见
;3.胸痛
多为轻度钝痛。
癌肿侵犯胸膜时尖锐胸痛。
侵及肋骨—固定压痛。
;4.胸闷、气急
肿瘤造成较大支气管狭窄、阻塞、呼吸面积减少所致
;5.发热
癌肿坏死—癌性发热,不受抗菌素治疗的影响。
癌肿阻塞支气管—阻???性肺炎—发热;晚期:全身表现恶病质
1.侵犯、压迫症状
声嘶——压迫喉返神经
膈肌麻痹——同侧膈神经受压,呼吸受损
静脉压增高——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或侵犯食道;晚期:全身表现恶病质
1.侵犯、压迫症状
交感神经综合征
压迫颈交感神经,同侧
瞳孔缩小,上睑下垂,
眼球内陷,额部少汗
恶性胸腔积液、胸痛
;2.内分泌症状
关节病综合征:
多见于鳞癌
男性乳腺增大:
多见于小细胞癌;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CT、磁共振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纤支镜检查:中央型阳性率达80%-90%
胸水
经胸壁肺穿刺检查
剖胸探查——无法确诊高度可疑;;周围型肺癌;中心型
直接窥视、活检、刷检;阳性率可达到80-90%,表现为管腔阻塞、隆突增宽等
周围型
无法窥视,可行经纤支镜肺活检
;纤支镜检查;手术治疗仍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必须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肺癌的护理;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营养失调
焦虑与恐惧
潜在并发症;1.改善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
戒烟,术前两周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大量分泌物时行体位引流,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必要时纤支镜灌洗。
保持口腔卫生
遵医嘱给抗生素;2.手术前指导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与翻身
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大、小便
介绍胸腔引流设备及各种管道及注意事项;合适体位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维持呼吸道通畅
减轻疼痛
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
活动与休息
胸腔闭式引流;1.合适体位
意识未恢复,头偏于一侧
血压稳定后,半坐卧位
肺叶切除或者楔形切除者,半卧、左或右侧卧位,建议健卧位,促进患侧肺复张
全肺切除,平卧,1/4侧卧
有血痰或支气管瘘管者,患侧卧位并通知医生;2.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体温
脉搏、心率
呼吸:注意有无呼吸窘迫
血压
血氧饱和度;3.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
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呼吸音;有无发绀、气促及缺氧等症状
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每1~2小时1次,必要时行叩背排痰
稀释痰液,可行雾化吸入等,必要时行纤支镜灌洗;4.活动与休息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改善肺功能
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