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第一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第一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标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定义
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
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攻击肝小叶内小胆管为特征。
胆管上皮细胞受到持续攻击,导致胆管逐渐破坏,最终消失。
肝小叶内胆管持续丢失引起胆汁淤积的症状和体征,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
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最安全有效的药物。;遗传因素;二、病理
分为4期。
Ⅰ期:胆管炎期。汇管区炎症,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或有淋巴滤泡形成,导致直径100μm以下的间隔胆管和叶间胆管破坏。可出现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是PBC的特征性病变。可见于各期,但以Ⅰ期、Ⅱ期多见。
Ⅱ期:汇管区周围炎期。小叶间胆管数目减少,炎性细胞常侵入临近肝实质,形成局灶性界面炎。汇管区周围可出现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形成细胆管性界面炎。;Ⅲ期:进行性纤维化期。汇管区扩大,形成纤维间隔,并不断增宽,此阶段肝实质慢性淤胆加重,汇管区及间隔周围肝细胞呈现明显的胆盐淤积改变。
Ⅳ期:肝硬化期。肝实质被纤维间隔分隔成拼图样结节,结节周围肝细胞胆汁淤积,可见毛细胆管胆栓。;三、临床表现
50%~60%的PBC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因行肝生化检查异常才发现PBC。
乏力
瘙痒
皮肤表现
肝脾肿大
门静脉高压表现
胆汁淤积症相关表现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1.乏力
PBC最常见的症状,40%~80%的患者可出现乏力。表现为嗜睡、倦怠、正常工作能力丧失、兴趣缺乏和注意力不集中。
2.瘙痒
约20%~70%的患者存在瘙痒,且常常出现于黄疸之前。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通常持续存在,常于晚间卧床后较重。
3.皮肤表现
色素沉着过度、黄疸、黄瘤、睑黄瘤、皮肤干燥、皮肤划痕症等。
;4.肝脾肿大
PBC患者常出现肝脏显著增大,并且可以出现在无症状患者中。多数病例随着黄疸加深肝脏逐渐增大,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随着PBC的进展,出现脾肿大,通常是门静脉高压的征象。
5.门静脉高压表现
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如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门静脉高压也可见于疾病早期。;6.胆汁淤积症相关表现
骨代谢异常: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
脂类维生素缺乏:夜盲症、骨量减少、出血。
高脂血症:典型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7.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
干燥综合征(最常见)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溶血性贫血;四、辅助检查
1.尿、粪检查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正常或减少,粪色变浅。
2.肝功能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以ALP升高更加显著。血清转氨酶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微升高,病程早期血清胆红素正常,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3.血象
可因消化道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因肝硬化而出现PLT减少、WBC减少。疾病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4.免疫学检查
(1)抗线粒体抗体(AMA):PBC的血清学标志物,AMA-M2亚型的阳性率可高达90%~95%。
(2)抗核抗体(ANA):多为核点型和核膜型。
(3)其他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SA/Ro抗体、抗dsDNA抗体以及抗甲状腺抗体。
5.血脂
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有黄瘤的患者胆固醇水平可能超过1000mg/dl(26mmol/L)。早期患者有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6.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升高是PBC的实验室特征之一。
7.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以除外肝外胆道梗阻、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瞬时弹性测定检查。;8.肝组织学
★有助于疾病的分期及预后的判断,但并非必需。
AMA阴性,或转氨酶异常升高的,需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以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
基本病理改变:肝内100μm的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导致小胆管进行性减少,进而发生肝内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符合下列3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PBC:①有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即ALP及γ-GT升高。②血清AMA或AMA-M2阳性。③肝脏组织病理学符合PBC。;(二)鉴别诊断
1.胆石症或恶性肿瘤所致胆道梗阻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3.药物性胆汁淤积
4.病毒性肝炎
5.自身免疫性肝炎;六、治疗
(一)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药物,能改善对治疗有应答的PBC患者的疾病进展。
主要作用机制为促进胆汁分泌、抑制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推荐剂量为
13~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