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1大豆类:黄豆、黑豆、青豆、褐豆和双02色大豆五种03其他豆类:绿豆、豌豆、蚕豆、小豆、04芸豆等05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绿豆粉06丝、粉皮等2-2-2豆类及其制品2-2-2-1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01蛋白质02蛋白质含量高20%~36%,大豆30%~50%03优质蛋白04蛋氨酸(第一限制氨基酸)05富含赖氨酸——与谷类蛋白质互补06豆制品蛋白质含量差别很大,从2%到20%不等2-2-2-1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2)脂类大豆类在15%~20%,其它豆类较低在1%左右大豆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5%),其中油酸占32%-36%,亚油酸占51.7-57.0%,亚麻酸占2%-10%大豆类含较多的磷脂1.64%豆制品脂肪含量差别较大,豆腐、豆腐干等较高7%左右,豆浆等较低2-2-2-1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大豆类含量在34%左右,其它类含量较高在55%-65%左右大豆类碳水化合物几乎完全不含淀粉或含量极微,多为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在体内较难消化。其中有些在大肠内成为细菌的营养素来源。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过多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氨)而引起肠胀气(3)碳水化合物2-2-2-1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4)维生素豆类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维生素E等种皮颜色较高的豆类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豆芽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提高0103022-2-2-1豆类及其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5)矿物质12543豆类中含矿物质有:钾、钠、钙、镁、铁、锌、硒等大豆类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在4%左右,其中铁含量较多,每100克中含量可达7-8毫克其它豆类中矿物质含量在2%-3%左右豆制品中含量较低,多数在2%以下123452-2-2-2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豆类食物中的一些因子
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人体胰蛋白酶的活性,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湿热条件下失活
胀气因子:水苏糖、棉籽糖CO2、H2、CH4可被双歧杆菌利用,已应用于功能性食品
植酸:与锌、钙、镁、铁螯合,影响吸收——pH4.5~5.5
植物红细胞凝集素:使人和动物红细胞凝集——加热即破坏
皂甙、异黄酮: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肠道微生物2-2-2-2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加工处理后,明显提高了消化吸收率破坏了抗胰蛋白酶,去除大部分纤维素充分加热、煮熟,加工成豆浆、豆腐,65%-92~96%经发酵工艺,蛋白质分解,更利于消化吸收
营养素含量的增加豆芽发芽:淀粉-葡萄糖-抗坏血酸豆豉发酵:微生物合成核黄素
合理搭配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谷类食物蛋白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豆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2-2-3蔬菜类蔬菜的分类(按结构及可食部分不同)01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和菌藻类02营养特点: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03较多的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04成碱性食物05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食品分类(按来源和性质)植物性食品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动物性食品禽、畜肉类,奶类、蛋类、水产品等加工制品糖、油、酒、罐头、糕点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呈酸性还是碱性来定。食物分类(按食后体内最终产物的酸碱性)成酸性食物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肉、蛋、鱼等动物食品,谷类等成碱性食物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蔬菜、水果,豆类和乳类等碱性食品进入人体后,与二氧化碳反应成碳酸盐,由尿中排泄,而酸性食品则在肾脏中生成铵盐而排泄,血液维持正常的pH值(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如果过多食用酸性食品,可发生酸毒症“Acidosis”。年幼者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