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王阳明心法解读与运用.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引子……4

知行合一读阳明………4

第一次………………12

直视黑暗,看破愚忠………………12

第二次………………67

龙场悟道,良知自救………………67

第三次………………167

知行合一,无解中求解……………167

第四次………………224

力行,打出一个心学………………224

第五次………………322

破心中贼,和皇权搏斗……………322

第六次………………438

天泉证道,圣人必可学而至………438

后记…………………502

引子

知行合一读阳明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也可视

为心学宗师王阳明恪守一生的座右铭。这四个字

表面看来十分简明,内中却颇多奥妙。想要理解

王阳明,看懂他的心学,只了解理论远远不够,

还需要把阳明先生的一生经历和他的学术理论合

为一体,视阳明心学理论为“知”,以阳明先生

一生经历为“行”,知行合一,互为借鉴,相互

渗透,才能读懂心学,读懂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大讲良知,力图“简易”,但自古而今,

阳明心学却也并不易懂。究其原因,是阳明心学

有三奇。

第一奇,阳明先生是心学宗师,首创知行合

一之说,大举致良知之教,他自己早年却是个心

学门外汉,浑浑噩噩无知无觉,直到三十五岁那

年上奏蒙冤,下狱受苦,困居龙场,一夜悟道,

即成宗师,这一“悟”令后人斥其学说为“禅”,

说三道四,乱了心学的章法。

第二奇,阳明心学自创立之后,赞誉者众而

毁谤者亦众,赞者视其为救国救民之明灯;毁者

谓其是破国倾家之祸水。誉至极,毁亦至极,令

人咋舌。

第三奇,阳明心学创于中国,在本国逐渐湮

灭,寂寂无声,反而在邻邦日本大放异彩,使这

个小小岛国两度称雄于世。其后中国在大败之余,

不得不以东邻为师,从日本将心学重新引入,现

在心学回到中国前后已有数十年了,却依然寂寂

无闻……

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

效的,可偏就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真

是奇怪至极。

说起心学的起源,不能不提到南宋名儒陆九

渊。

陆九渊,字子静,世称象山先生,今江西抚

州金溪县人,早年举进士,做过些不大的官职,

病死在任上。陆九渊一生讲学多,著述却少,以

“心即理”和“自存本心”为学术主旨,提出“天

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

是理,心即理也”,认为成圣贤只在于讲明本心,

不假外求。

陆九渊的学说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基础,他

认为:“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

此心之良,人所固有,人惟不知保养而戕贼放失

之耳。苟知其如此,而防闲其戕贼放失之端,日

夕保养灌溉,使之畅茂条达,如手足之捍头面,

则岂有艰难支离之事?”因其所教多称“心即理”,

强调“存心养心”,故其学说被世人称为“心学”。

陆九渊在世时,他所创立的心学与朱熹所宣

讲的理学并驾齐驱,然而朱、陆去世后,被朱熹

整合起来的理学逐渐被统治者接受,元仁宗爱育

黎拔力八达把理学定为当时科举考试的标准,到

明朝仍沿用这一制度,专以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

作为考试的命题,由此确立了理学的学术正统地

位,而心学逐渐被边缘化了。

到明朝中叶,随着封建独裁越来越强化,哲

学思想的空间越来越狭隘,随之引发的社会人心

日趋败坏,正如王阳明所说,“士皆巧文博词以

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

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已是病人膏肓,

不治不行了。而当此时,朱子理学已经固化为困

人思想的樊笼,陆子心学则被边缘化,从者日稀。

用什么办法救社会拯人心?王阳明于众说纷纭之

中,聪明地选择了孟子之学作为突破口,以陆九

渊“心即理”的心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一套有效

的济世救人之学。在《别黄宗贤归天台序》中,

王阳明说道:“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曾子唯‘一

贯’之旨传之孟轲,终又二千余年而周、程续”,

把孔子、孟子以及周敦颐、程灏、程颐诸大儒的

学说巧妙地连接为一体,借此为自己的阳明心学

正了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