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3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总结

绪论

一、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神话性,众所周知philosophy是个希腊词,哲学这词则是日本人创造的,被认为开创中国哲学学科史的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基本是对日本人高赖武次郎著作的沿袭,在这之前,19世纪80年代井上哲次郎最先把中国哲学史放在东洋哲学史的范畴下,如果不想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哲学史学科其实是日本人创立的,17世纪时西方传教士已经出版过名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国哲学本来东西洋文明交流的大视域下经过多方审视的产物,不承认这一点,还把它当成某种纯净物加以敬拜,又不肯公然声称自己就是在搞传统“国学”,结果就是不伦不类。

二、学科概述

(一)早期学术史

1.先秦学术史:(1)《庄子.天下》:属杂篇,战国中晚期所作,把学术思想分为方术和道术,认为方术由道术演化而来。将道术分为六派。(2)《荀子.非十二子》:对十二子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其学说是“邪说”。(3)《韩非子.显学》:称儒、墨为显学,是“愚诬之学”,把儒家分为八派,墨家分为三派。

2.汉唐学术史

(1)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迁结合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进行正反评价。班固将刘歆《七略》改为六类,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艺》分为十家。

(2)汉唐佛教学术史(略)

3.宋至清初的学术史:(1)以灯录体为核心的佛教著作。(2)我国第一部理学史专著——朱熹《伊洛渊源录》:宏观上确立以周敦颐为起点、以二程为核心、多位学者为线索的儒学传统和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3)以阳明学为大宗的《圣学宗传》:成书于明中期,周汝登编撰,以确立阳明心学的儒学正统地位为目的梳理儒学传承。(4)试图融合儒家内部不同学说的清中期的《理学宗传》。(5)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高峰:材料广泛,提炼要旨,按师承梳理,评价客观。

(二)学科史

1.学科创立: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在文科中设哲学门,有中国和西洋哲学。1914年北京大学成立哲学系,设立中国哲学门,标志作为现代人文学科的中国哲学学科正式确立,随着学科出现,一批经过国外专业哲学训练的人开始用现代哲学意识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催生中国哲学史学科。

2.学科创立后重要著作(建国前):(1)1916年谢无量《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以中国哲学史命名的哲学史著作,有初步现代意识,按传统经学方法撰写。(2)191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第一部用现代哲学意识和方法撰写的中哲史著作,标志中哲史学科开始分离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真正独立起来。依据实证主义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3)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第一部用现代哲学意识和方法撰写的完整中哲史著作,以西方哲学为框架和参照系,采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方法,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位一体来规范哲学内容。(4)1936年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范畴史,以问题为纲把中国古代哲学建构为一个问题系统,把中国哲学分为宇宙论(天论)、人生论、致知论。

3.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化(略)

4.学科的独立和自觉:改开后提出的建议:(1)今后中国哲学研究可走多重路径,用新方法重新撰写《中国哲学史》(考虑新文献新史料的因素);(2)中国哲学研究现代化的问题,促进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3)世界性学科眼光,把中国哲学研究真正推进成为一个世界性学科,掌握中国哲学研究主导权。

5.港台的中哲史研究:以第二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为代表,有显著中西结合特点。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劳思光等。

(三)中哲史学科研究范式

主要模式: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马释中、中西结合四种研究模式。

1.以中释中:中哲史研究早期谢无量、钟泰的中哲史,以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即经学方法阐释。

2.以西释中:以西哲理论框架、逻辑概念为参照标准梳理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义理和概念,以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为代表,长期主流。

3.以马释中:1937年张寿康作为非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作为诠释框架阐释中哲史,开辟先河。建国后由郭沫若、侯外庐重新开启,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原则和标准判断中国传统学术的性质和内容,即两个对子的研究范式。

4.中西结合:中西对比融合、相互弥补,由胡适和冯友兰发端,港台学者用力最深,带有显著原创性。

三、研究基础述略

作为交叉学科,需要文史哲兼备,以及语言学、目录学、训诂学、校勘学、考古学、版本学等多门学科。

1.中国哲学与语言(学):中国哲学的基础是古籍,因此需要以较高的古汉语阅读水平和扎实语言文字学基础。

(1)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系统:东汉许慎、宋初徐锴、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等。(2)音韵学系统:北宋陈彭年、丘

文档评论(0)

TQPCO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