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复习 第3部分 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2熟悉“7大题材”把握解题方向.ppt

高考语文复习 第3部分 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代诗文阅读2_2熟悉“7大题材”把握解题方向.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例引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答案】(1)D(2)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第二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

语”,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白话诗歌】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三、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

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典例引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

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互文见义,极有气势,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B.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转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极写蜀地生活条件的恶劣。C.作为一首送别诗,该诗前两联描绘巴蜀山川风光的雄奇秀美,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以及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D.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王维此诗开头便从悬想着

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进行比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错,古代诗歌中大部分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2)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课内所学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与课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点。从表现情感的手法来看,李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写景,而由注释可知,王诗“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很明显是用典。从表达的情感的类型来看,李诗通过作者送别的视角,写友人的船越来越远,表达的是长久驻望的送别者依依不舍的深厚情感;王诗则通过蜀郡太守的事迹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李使君所寄寓的期望,希望李使君也能像文翁一样有所作为。回答时,将以上分析总结概括即可。【答案】(

文档评论(0)

恺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