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71.100.70
Y42
团体标准
T/GDCQMA001-XXXX
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体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测试法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发布
Q/(GZ)××××—××××
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体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测试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测试法的应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
语和定义、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以及结果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产品潜在的舒缓功效的筛选及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GB/T27578化妆品名词术语
3术语与定义
GB/T27578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舒缓Soothing
有助于改善皮肤刺激等状态。
3.2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
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促进中性粒细
胞吞噬,抗感染,引起发热,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
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
3.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
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细胞产生。能够参与免疫反应,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
4试验原理
舒缓是指有助于改善皮肤刺激等状态。皮肤刺激状态常伴随敏感性皮肤而出现,敏感性
皮肤的发生是一种累及皮肤屏障、神经血管、免疫炎症的复杂过程。其中,皮肤免疫炎症反
应是引起皮肤刺激状态的重要因素。皮肤免疫炎症反应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皮肤屏障
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所致。在外界环境
因素或内部生理因素刺激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NF-α,进而促进细胞氧化应激和炎
症反应。IL-6作为典型的促炎因子,其主要功能为刺激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生长
与分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促进炎症反应。因此,IL-6可直
接反映机体炎症情况。
本方法使用TNF-α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化妆品原料处
理细胞炎症模型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细胞分泌的IL-6含量,根据IL-6的
表达改变判断化妆品原料改善皮肤刺激状态的能力。
3
Q/(GZ)××××—××××
5试验方法
5.1仪器和设备
移液枪(量程:1000μL、200μL、20μL、10μL、2μL);CO2培养箱;酶标仪;超
净工作台;微量振荡器;分析天平(精度:0.1mg);涡旋震荡器;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
板;倒置显微镜;低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80℃)。
5.2主要试剂及耗材
DMEM高糖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链霉素;胰蛋白酶/EDTA溶液;重组人TNF-α;
磷酸盐缓冲液(PB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docx
- 灌装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 番茄酱灭菌灌装机说明书end.doc VIP
- 性格培养08勇敢的小熊.pptx
- 腐植酸肥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规制度.doc
- 2023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pdf VIP
- 杀菌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VIP
- 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42页.doc VIP
- 马工程系列《教育学原理》项贤明主编第一到十章全完整版课件PPT:产生发展、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目的培养目标、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学生等(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