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重链沉积病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关键诊断特征、病理三镜、鉴别诊断及图谱.doc

临床重链沉积病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关键诊断特征、病理三镜、鉴别诊断及图谱.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重链沉积病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关键诊断特征、病理三镜、鉴别诊断及图谱

重链沉积病(HCDD)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中最罕见的一种,通过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诊断。发病年龄在35~79岁,男女发病率相同,三分之一患者有低补体血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常达肾病范围)、血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预后取决于潜在的异常蛋白血症疾病,多数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且移植后可能复发。

病因/发病机制

由单克隆重链沉积在系膜区和肾小球、肾小管、动脉基底膜引起,单克隆蛋白源于潜在的浆细胞异常。部分重链沉积物是截短的重链,其CH1缺失,影响与轻链的组装,易在组织沉积,通常不在尿液中出现,血清中常能检测到单克隆蛋白。

关键诊断特征

1.系膜扩张、膜增生性表现或结节性硬化;2.系膜区和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单克隆重链线性染色(最常见为免疫球蛋白G);3.电镜下可见点状、无定形或胡椒粉样沉积物。

病理三镜

1.光镜

典型表现为结节性硬化,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几乎所有病例肾小球有沉积物,多数肾小管和动脉壁基底膜也有,肾小球基底膜可出现双轨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萎缩与肾小球损伤程度相关,刚果红染色阴性。

2.免疫荧光

主要表现为单克隆重链染色,最常见的是γ重链,沿肾小球、肾小管和偶尔的动脉壁基底膜呈假线性或颗粒状,少数病例伴有补体C3沉积。

3.电镜

沉积物沿肾小球、肾小管和动脉壁基底膜分布,呈细颗粒状、点状、粉末状或胡椒粉样,部分有亚结构,细胞插入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双轨征。

鉴别诊断

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特异性重链染色、刚果红染色阴性及电镜下沉积物特征,可与其他引起结节性硬化和系膜扩张的疾病区分。如:纤维样肾小球肾炎刚果红染色阴性,但通常是多克隆免疫球蛋白G沉积;糖尿病肾病无沉积物;其他类型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染色局限于某一轻链或重轻链亚类。

病理图谱

图1.重链沉积病伴结节性硬化和肾小球基底膜双轨征(琼斯染色)。

图2.重链沉积病,免疫球蛋白G3沿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呈假线性染色(免疫荧光,IgG3)。

图3.重链沉积病,电镜下可见沿肾小球基底膜有粉末状至胡椒粉样沉积物。

图4.重链沉积病,电镜下显示沿肾小管基底膜存在粉末状至胡椒粉样沉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