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中学生晨读美文余光中:当游子遇见故乡素材.docVIP

初中语文中学生晨读美文余光中:当游子遇见故乡素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4

余光中:当游子遇见家乡

■邵颖华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全球华人圈,几乎无人不熟识这首曾经令多数游子泪湿青衫的《乡愁》。2008年10月9日下午,刚在南京度过80大寿的余光中,出现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多功能报告厅,发表主题演讲《当中文遇见英文》。而对于在南京诞生和长大的余光中先生先生而言,重回故土,则是“游子遇见家乡”啊。

在一般人的眼里,80岁的耄耋老人,肯定是耳聋眼花,老态龙钟。然而,一身休闲西装的余先生,虽满头华发,面容清瘦,却精神矍铄,思维灵敏。文人大家的儒雅之气令全场听众无不折服。先生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乡愁》这首诗是我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来的。”无法想象,这短短的几行,当年凝合了归乡无望的游子怎样浓重的乡思。

南京,六朝古都,山川形胜,始终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近一个世纪来,余先生屐痕到处,走进台湾、香港,也去过美国、欧洲,隔着长长的来时路,隔着重重的岁月的帘幕,先生还能回忆起年少时在南京的生活:家住鼓楼旁边,从二楼的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到紫金山上的山岚和玄武湖畔的风光。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浪子回头》)。10月9日演讲当日,天下着雨,近400个座位的南京图书馆多功能厅挤进五六百名观众,另外在有200多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同步转播讲座视频,但过道和讲台边全部的空间还是站满了人。余光中先生的夫人范我存女士,则坐在听众席中,静静地倾听丈夫的演讲。

原本以为余老先生长期生活在台湾,又加上欧风美雨的濡染,那些港台腔还有他长年教授的英文会对其中文口语产生严峻影响。但这担忧明显是多余的。演讲现场,余先生的言语间甚至会夹杂着南京话的痕迹。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先生的开场白特别幽默风趣:“80年前,我比各位都早来到南京。”让全场听众几乎笑出了眼泪。余光中先生说,此次回宁,是一条怀古之旅,怀念母亲,怀念母校。70多年前,余先生曾就读于南京秣陵路小学(时为崔八巷小学)、南京市五中(时为青年会中学,抗战期间曾西迁四川)和南京高校(时为金陵高校)。读高校期间,余光中写下了第一首比较正式的诗作《萨福投海》。多年以后,老人还深情地回忆说:“南京是我诗心起跳的地方。”

余老此次还去探望了母校。离别秣陵路小学时,“余光中班”和学校其他班300多名孩子从教室里拥出,一个个舍命挥动着手臂和余爷爷告辞。一个老师轻轻念起余光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全部的孩子一起应和,已坐进车的八旬老人一下子打开车门,和孩子们拥抱在一起,激烈地说:“这是我最好的生日祝愿!”为了庆贺余光中80大寿,南京高校出版社为余光中出版了一本用它的诗歌命名的诗集《乡愁四韵》。(《乡愁四韵》是余光中的一篇与《乡愁》很相像的诗,读来感人肺腑,台湾闻名音乐人罗大佑曾经把这首诗,谱写成一首流行很广的歌曲。)南京文化界在民国总统府熙园为老人家举办了隆重的庆生日仪式。十月的南京,满城桂花香。宴会前,余光中在门前的两棵桂花树前站了很久,说“台湾四季如春,从来闻不见桂花。而今日在此,桂花香气只一飘,便如金钥匙打开金色回忆,叫我想起20岁时的光景。”

余光中说:“我诞生在南京,是地道的‘南京大萝卜’,对这里有割舍不断的情。在这里,我相识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母亲和太太。”他说,原来北京高校从三千里之外录用了他,可是他母亲一双手就把他留在了南京中心高校。这次陪伴前来的夫人范我存女士也是在南京第一次遇见。余光中遇见范我存,成就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对神仙眷侣模范夫妻。

余光中先生因为《乡愁》等名篇,被誉为“乡愁诗人”。大家不会想到这样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家,竟然是英文系毕业的,可以想见中文、英文在他的血管里长期奔流冲突,但是他却始终执著于母语——中文的美学。正如先生的作品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为中国文化营造了一个深厚且贴切的语境。当中文遇到英文,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说话时掺杂英语,不少人努力学习英语,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中文。对此,余光中戏言道:“当你的女挚友改名为玛丽,你还能送她《菩萨蛮》吗?”“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母语平仄押韵,这是英文无法替代的,唐诗宋词,多么美的诗文,翻译成英文,唯恐就找不到这种感觉了。”余光中希望年轻一代都能很好地驾驭母语,并且好好地运用它。我知道余先生在很多城市演讲时都号召大家“要善待母语,尊敬母语。”

余光中的“乡愁”处女作《舟子的悲歌》发表时,他才23岁,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半个多世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