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概述
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通过凝血酶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根据血浆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之间的负相关性,计算其含量。
比浊法(PT衍生法):利用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后产生的浊度变化,通过比浊原理测定其浓度。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测定,包括免疫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2.测定方法的具体操作
(1)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
原理: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促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在凝血酶浓度较高(约100NIH/ml)和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0.05—0.8g/L)的条件下,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
步骤:
1.准备待测血浆样本。
2.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试剂。
3.使用凝血分析仪或人工观察记录凝固时间。
4.将凝固时间与标准曲线对比,得出纤维蛋白原浓度。
适用范围:广泛用于临床凝血功能检测,尤其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辅助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监测。
(2)比浊法(PT衍生法)
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后,其形成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正比。
步骤:
1.在血浆样本中加入凝血酶。
2.使用比浊仪测量浊度变化。
3.根据浊度变化速率或终点浊度值,计算纤维蛋白原浓度。
优点:无需额外试剂,操作简便,适合自动化检测。
(3)免疫学方法
原理:利用抗纤维蛋白原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免疫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或ELISA等方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步骤:
1.准备纤维蛋白原抗体。
2.将抗体与待测样本混合。
3.测量结合反应后的光密度或浊度。
4.通过标准曲线计算纤维蛋白原浓度。
特点:特异性强,适用于复杂样本的检测。
3.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采血前需空腹,避免进食高脂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试剂选择:使用高质量的凝血酶试剂和校准品,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仪器校准:定期校准凝血分析仪,确保测量精度。
质量控制:使用标准质控血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4.临床应用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DIC的辅助诊断: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程度。
抗凝或溶栓治疗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
5.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
优点:
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对设备要求较低,适用于大多数临床实验室。
结果可靠,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较高。
缺点:
对样本质量要求较高,样本需新鲜且无污染。
测定时间较长,不适合急诊检测。
(2)比浊法(PT衍生法)
优点:
测定速度快,适合急诊检测。
测定范围广,适用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样本。
缺点:
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需要配备比浊仪。
对试剂质量要求严格,需避免试剂污染。
(3)免疫学方法
优点:
特异性强,不受其他血浆成分干扰。
测定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缺点: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成本较高,不适合常规检测。
6.技术发展前景
自动化检测:通过自动化凝血分析仪,实现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全自动化操作,提高检测效率。
便携式设备:开发便携式凝血分析仪,方便在床旁或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快速检测。
多参数联合检测:结合其他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进行多参数联合检测,提供更全面的凝血功能评估。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实验室条件,可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将更加高效、准确,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