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一、化工板块上市以来事故
的根本情况;;;〔2〕严重的承包商事故情况: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今,共发生承包商死亡事故8起,造成23人死亡,其中两起重大事故是2006年在辽阳石化公司发生的“7.7〞闪爆事故和2007年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发生的“10.28〞闪爆事故。
以前承包商事故虽然没有我们主要和直接的管理责任,但是依然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1〕辽阳石化“2.23〞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
2002年2月23日,辽阳石化分公司聚乙烯装置大量乙烯气体泄漏,被破裂的视镜上方的引风机吸入入空气枯燥器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采购的伪劣视镜破裂导致。
这起事故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装置运行不平稳的情况下,生产组织混乱,劳动纪律松散。22日至23日,装置几次停电,屡次降负荷,就是在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值班长不请假,只是向上班值班长通知一声就不上班了;当班员工有的还在洗澡。
深究下去,还包括采购环节存在严重问题,采购了一个不合格的试镜装在高压的工艺管道上。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标准的问题,聚乙烯新线原设计的枯燥系统是氮气枯燥,可实际上在枯燥系统改为空气后,并没有进行平安评价,没有认真执行“三同时〞的规定。;2002年8月27日,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一个停用烷基化装置,排放废硫酸,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扩散到厂外,发生中毒事故,造成社会上5人死亡,40余人不同程度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
由于报废烷基化装置通过气体放空管线向含硫污水系统排放高浓度废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碱反响产生硫化氢气体,通过观察井排放,由于沿地面扩散到公路上时浓度较高,造成过往汽车内的人和路上行人的中毒、死亡。
;本次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当事人环保意识淡薄,在进行现场排放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外部系统的情况,对硫酸与硫化碱相遇产生硫化氢的反响机理及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就盲目蛮干。;;2004年12月30日,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装置,当班操作工执岗期间长达3小时没有监控炉温度测量表,致使进入3#汽化炉内氧气量过剩,生成的裂解气和过剩的氧气经过一、二级文丘里脱出水蒸汽后,在2#终洗塔内裂解气到达爆炸条件,导致发生化学爆炸,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出现突沸并产生剧烈振动,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造成密封不严,空气吸入系统内,随之空气和突沸形成的气化物,被抽入负压运行的硝基苯初馏塔,引发硝基苯初馏塔爆炸。
事故暴露出存在现场故障处理走捷径抢产量的问题,岗位人员变更后对本岗位情况不熟悉,对非正常工况下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的问题。;;;〔1〕辽阳石化“7.7〞闪爆事故。
2006年7月6日,辽阳石化公司烯烃厂聚乙烯装置A线聚合釜按照方案进行清釜,该装置进行了工艺处理,断开与聚合釜相连的所有工艺管线,釜内可燃气体等各项数据分析合格,于7日10时开始进入人员搭架子,14时30分,8名作业人员清完A釜后,开始进入B釜进行清釜作业。17时20分左右,B釜内突然发生闪爆,造成釜内8名外来施工人员3人死亡,5人受伤。;;;;
二、事故的分布情况;1、从事故发生的生产阶段来分析:
〔1〕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处理装置故障的有12起,占35.3%,死亡22人,占34.4%;
〔2〕发生在装置停工大检维修施工阶段有9起,占26.5%,死亡15人,占24.3%;
〔3〕发生在装置正常生产阶段有7起,占20.1%,死亡9人,占14.1%;
〔4〕发生在装置开工阶段的事故有4起,占11.8%,死亡12人,占18.8%;
〔5〕发生在装置停工阶段有1起,占3%,死亡3人,占8.8%;
〔6〕发生在停用装置1起,占3%,死亡3人,占4.7%。
;从以上统计来看,大局部事故集中在装置开停工和检修、以及现场处理故障的阶段。这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