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山水诗是对人世间具有浓厚兴趣的诗。瓯江之所以能成为山水诗派的发源地,在于形,也在于神。

自然山水与诗人从来都是相互成就。八百里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经山地、河谷、平原和海岸,从山润溪流到滚滚江涛,形成了时而源源、时而欢腾、时而汹涌的江河胜景,孕育出“池塘生春草,因柳变鸣禽”的瓯江诗韵。

山水之间,失意与诗意往往相通。诗人总能在自然风物里寻得超越自然和人生的恒久情感,正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屡遭贬谪、辗转遂昌的汤显祖,从瓯江山水中汲取慰籍,吟唱出“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推行劝课农桑、重教兴学、轻刑宽狱,实现了从失意到诗意人生的跃迁。

与先贤隔空对话,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这在瓯江山水诗中也有体现。如果说瓯江山水与谢灵运的相逼多少有些偶然,那么由连绵山峰、朵朵浪花激荡的文脉,则为瓯江山水诗路的繁盛埋下伏笔。“追星”而来的李白,重走偶像走过的路,写下对“山水诗鼻祖”的仰慕。因为会友而游山水的孟浩然,在谢灵运登岛的地方,留下“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的诗句。

山水诗里有什么?当诗人们从这段充满故事的长路上走过,他们又为何而吟咏?

诗人赏山水,看到的不仅是雄伟瑰丽的自然,更是跳出樊笼的自在。谢灵运“展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看到了“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的山间美景。秦观醉卧古藤阴下,行到小溪深处,静听黄鹂千百,别有一番境界。陆游则留恋瓯江绿树倒影,“一到南围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洲”。

瓯江山水,流淌着人生失意时的绝地反击。瓯江汇集了许多有故事的人,左迁谪居者有之,壮志难酬者有之,自我放逐者有之。然而,山高水远牵绊不住行路的脚步,诗人们也从不陷于自伤悲叹,他们灵魂深处的志趣和傲骨,都在字里行间水落石出。“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面对宦海沉浮中的得失无常,谢灵运绝不委曲求全,写下“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的豪言。

有人在山水间找到精神的栖居,“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不是一种圆满。瓯江中上游群山连绵、林壑优美,来此潜心研修、隐逸山林的人络绎不绝。唐代诗人徐凝钟情于此,写下“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宋代诗人管师复,留下“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的隐者之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世者与山水天地融为一体。

在千年后的今天,瓯江仍在,山水仍在,但这个时代还需要山水诗吗?

千年以前的诗人向往尘世之外的“桃花源”,忙碌的现代人向往“有风的地方”,无论是“浓人”还是“淡人”、“I人”还是“E人”,都能在山居生活、山岭风物、山道江湖中发现“情绪出口”,找到“解压良方”。在开了倍速的生活中,身体盼望着逸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心灵呐喊着挣脱经纶世务的枷锁,今天的我们,又怎能没有山水诗呢?

(摘编自新浪新闻《今天,我们还需要山水诗吗》)

材料二: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谢灵运、谢脱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薪新的面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到了唐代,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气象、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

中国的山水诗从一开始就和崇尚山林隐逸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这种隐逸思想在唐代山水诗里也时时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山水诗里更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出健康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滋养着一代代人。

另外,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诗品》批评谢灵运“故尚巧似”,“颇以繁富为累”,是很中肯的。谢朓的山水诗清新隽秀,但仍然是“微伤细密”,神气不完。唐代山水诗所追求的乃是神似,他们刻画山水,并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