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3.《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京环函〔2025〕13号附件3

《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

项目统一编号承担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

TOC\o1-3\h\z\u8101项目背景 1

216691.1任务来源 1

224011.2起草单位 1

204711.3主要起草人 1

283302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1

63382.1工业源排放与空气污染 1

277972.2工业源监管方法 2

32552.3非现场监管的需要 3

255162.4用电监控技术及应用 5

230883适用对象基本情况 6

246204主要起草过程 7

160195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7

29365.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7

2345.2标准制订的依据 8

38095.2.1标准编制依据的法规政策文件 8

209985.2.2与现有标准的关系 9

229565.3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10

181495.3.1国内同类标准水平情况 10

195625.3.2国外同类标准水平情况 11

18536主要条款及条款编制依据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实验验证的论述 11

71246.1文件内容框架 11

228636.2范围 11

40446.3规范性引用文件 11

157366.4术语和定义 12

100426.5设施用电监测系统组成 12

79566.6现场端设备要求 13

122396.6.1整体要求 13

35066.6.2用电监测设备要求 13

64006.6.3数据传输终端要求 14

185996.7监测点位要求 15

173286.7.1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15

308526.7.2现场踏勘要求 15

236596.7.3现场安装要求 16

33276.7.4验收要求 17

317676.8传输网络要求 17

110796.9监控中心要求 18

275226.10运行维护要求 18

21207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19

83138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9

322169强制性标准实施的风险点、风险程度、风险防控措施和预案 19

2799510实施标准的措施(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标准的政策措施/宣贯培训/试点示范/监督检查/配套资金等) 19

2345311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0

8033参考文献 21

PAGE1

《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经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申请,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将本文件列入《202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名称为《排污单位涉气类生产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监测技术指南》,项目编

1.2起草单位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编制。

1.3主要起草人

2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2.1工业源排放与空气污染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区之一,在创造大规模工业制品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对整个京津冀区域的PM2.5污染产生了显著影响[1]。近年来,多方学者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京津冀地区工业源对PM2.5污染贡献与传输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吴文景等[2]通过CMAQ/2D-VBS模型对2012年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放源减排效果进行评估表明工业源减排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大,因此从同等幅度减排考虑,应将工业源作为控制重点。另有学者采用GIS、CAMx-PSAT模型对2022年北京市区域颗粒污染物行业溯源及空间溯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北京市PM污染工业源是主要来源[3]。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排放源类别复杂,亟需形成有效的管控措施。北京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PM2.5尚未达到国家标准,且污染来源主体转向城市运行、生活源等刚性需求,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减排潜力收窄。特别是夏季臭氧污染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