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小学六年级语文科教学设计
课题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精读
课时
2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3分钟训练(主持人:)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李大钊。
课内5分钟基础知识训练(主持人:)
完成同步学习p40新知预习板块第2题。
25”分钟新授课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瞅(chǒu)瞅暂(zà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的紧急。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睛”“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4.全班交流。(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10”分钟
巩固新知
完成同步学习p40课时达标板块第一题至第五题。
第二课时
课前3分钟训练(主持人:)
开火车、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5分钟课内基础知识训练主持人:
复习故知: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25分钟新授课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2.小组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