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永久起搏器植入及护理
主要内容
1
起搏器工作原理
2
起搏器植入病人术后护理
3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4
起搏器植入健康宣教
心脏传导系统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用症
起搏器的构成
起搏器分类、代码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发电站”
房室结
“变电站”
心肌细胞
“电动机”
电线、变电站指心脏传导系统,发电厂、电线、变电站都正常,才能保证电动机正常工作。
起搏器工作原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工控制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导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脉冲发生器
内有电池和电路
电极导线
连接心脏和起搏器,将起搏器脉冲传送到心脏
起搏器的构成
起搏器的构成
起搏器分类
临时起搏器:
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在1~2周内,最长不超过1个月,脉冲发生器置于体外。
永久起搏器:
起搏电极长期置于心内膜下,脉冲发生器置于胸前左侧或右侧部位胸肌膜与皮下
组织之间的囊袋内。
按起搏器的性能
固有频率起搏器
按需型起搏器
抗快速心律失常型起搏器
按放置时间
起搏器分类
(1)单腔起搏器:
①VVI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头部放置在右室心尖部的肌小梁处;
②AAI起搏器:电极导线头部放置在右心耳的梳状肌内。
(2)双腔起搏器:
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特点:是心房和心室能顺序起搏,故更合乎生理要求。
(3)三腔起搏器:
右房双室(右室+左室)的三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
双房同步起搏适用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双室同步起搏适用于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目前应用的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
起搏器代码
随着起搏器工作方式或类型的不断增加,起搏器的各种功能日趋复杂。为便于医护人员、患者之间的交流,国际心电图会议和心脏起搏会议制定的代码,具体见表:
Ⅰ
起搏心腔
Ⅱ
感知心腔
Ⅲ
对感知的反应
Ⅳ
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Ⅴ
程控功能频率适应
A:心房
A:心房
T:触发
P:起搏(抗心动过速)
P:频率和/或输出简单程控
V:心室
V:心室
I:抑制
S:电击(转复/除颤)
M:频率、输出、灵敏度、方式等多项程控
D:双腔(A+V)
D:双腔(A+V)
D:双重(T+I)
C:通讯遥测
D:双(P+S)
O:无
O:无
O:无
R:频率应答
O:无
S:单腔(A/V)
S:单腔(A/V)
O:无
北美和英国起搏及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代码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用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收缩无力------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其他-------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
患肢活动指导
3
生命体征监测
1
手术部位的观察
2
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饮食指导
术后护理
术后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
伤口予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术后要平卧12小时,之后可以半坐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术后当天术侧肢体除肩关节可适当活动,其余肢体不做限制
术后护理
术后第二天给予伤口换药
告知病人术后第二天允许床边活动
嘱患者清醒时可进食高蛋白、粗纤维、低脂、容易消化的食物
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起搏器植入术后心电图
起搏器电极移位
3
起搏器囊袋血肿
1
起搏器囊袋感染
2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起搏器囊袋血肿
多发生在术后一周,以术后2-3天最常见
常见原因
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不牢固或丝线松脱
凝血机制障碍
久病体弱、消瘦,皮肤脂肪菲薄,组织松弛
过大或松弛囊袋不能有效固定起搏器,导致牵拉或摩擦肌纤维组织出血
起搏器囊袋血肿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250-500g砂袋压迫4-6小时,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视情况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