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浣溪沙》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浣溪沙》教学设计

文体导入,初读感知词大意师:

同学们,每一首词的产生,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而作者的情感一般是由外在的事物或景物触发的。苏轼这首词由哪些景物触发了内心情感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呢。生:有“兰芽”,兰芽很短。有“沙路”,沙路被雨水冲洗得很干净,“暮雨”潇潇下着,“子规”在啼叫。师:还有补充吗?生:还有“流水”向西流着。师:把这些景物放进诗句,再默读这首词,看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1:我仿佛看见了清泉寺在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旁的兰草刚发芽,很短,浸泡在小溪里,在水中荡来荡去。旁边的松林间有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路,路上非常干净,一点杂物也没有。我仿佛听到了雨点淅淅沥沥落下来,滴落在树上,非常清脆。一声子规的啼叫穿破云际,十分动听。生2:山下溪水里的兰草正争先恐后地冒出来,随着流水扭动着腰肢。清泉寺的旁边有一个茂密的松林,松林里的小路洁净无泥,感觉十分幽静。雨淅淅沥沥下着,子规鸟在雨中发出声声啼叫。诗人站在蕲水边看着眼前的流水向西流去,发出了人生感叹。师:同学们调动了眼睛、耳朵和心去看见,去联想和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被描绘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十分美好。师:同学们看,(出示关键词)山下兰芽——短,极富生机;松间沙路——净,一尘不染;暮雨萧萧下,子规声声啼,门前流水向西去。可是,子规鸟的啼叫声,作者没有写,猜一猜,这子规鸟的啼叫声,应该是怎样的?(生沉默)师:请看着你的课文纸,再来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生一起轻声读)生1:是欢快的。师:为什么是欢快的?生1:插图很美,在这样宁静的环境里,没有人骚扰,我认为它是比较欢快的。师:结合了插图,宁静祥和的感觉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生2:我也觉得是欢快的,不过我觉得是因为词中写了这里景色是非常美丽、非常幽静的,这个子规鸟就应该是很开心的,自然也就会发出很欢快的叫声。师:你是因为景色美丽幽静,所以鸟儿的叫声也愉悦。生3:我有不同意见,子规鸟看到了山下的兰芽,然后根据它以往的经验,它知道是春天到来了,所以就非常开心。师:(笑)你真是子规鸟的知音。知道它开心是因为春天回来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子规鸟的啼叫是欢悦的,实际上是谁的心情是欢悦的?生:苏轼。师:为什么?生:因为苏轼的臂疾治好了,所以心情好,眼中的景物也是美好的。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生纷纷表示同意)师:看来眼中景的淡雅明丽是诗人愉悦心情的投射。此时,你就是苏轼,带着美好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词的上阕。(生美美地读)

结合时代,披文入情探诗心

师:好一幅暮春风光图!苏轼因此美景,激发了内心对生活的热情,于是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不过,同学们,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体会到的明丽淡雅的清泉寺风光,在有的读者看来却并非全然如此。我们先来看一组诗句。(出示)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这几句都是描写子规,就是杜鹃鸟的,而且它的叫声并不是欢快的。师:它的声音是怎样的?生:我觉得很忧伤。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我从“残梦”“啼血”“愁”这些词语看出来的。师:你很会发现。其实,子规是古诗词里面的常见意象。传说古蜀国国王望帝死后,化为一只小鸟,因为思念自己的子民,夜夜哀啼,啼出的鲜血染红了杜鹃花,称为杜鹃鸟,也叫子规鸟。这个传说无疑给子规鸟这个意象抹上了伤感的色彩。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诗词。(生投入地读)师:一般的古典诗词中,它的确是伤感的意象。而本词中,诗人眼前的暮春三月、春意正浓,可写之景很多,比如可以写松下的野花,细雨沙沙声,等等,为何独取“萧萧暮雨子规啼”这个景致来写?这也许跟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关。请同学们默读资料卡,看有没有其他发现。(出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才气纵横、仕途正顺的苏轼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小人诬陷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被贬至黄州。戴罪之官,不能签署公文,没有生计来源,生活十分艰难,苏轼的人生理想破灭,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写下了这首词。)【评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就要善于制造落差。】师:看了这个背景资料之后,对于子规鸟的啼声,你有什么新的猜测?生:我现在认为苏轼听到子规鸟的叫声,可能是忧伤的。师:为什么?生:虽然臂疾治好是开心的事,但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可能又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官这件事情了。生:我现在也觉得子规鸟的啼声不是欢悦的,苏轼内心也开始伤感了。因为自己才气纵横、仕途正顺,说明苏轼本来前景应该是很好的,但,就是因为“乌台诗案”,让他理想破灭,所以,在他听来,子规鸟的叫声是忧伤的。师:现在觉得这个观点成立的举手示意。(生纷纷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