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标

解读;必备知识·导学;一、阿拉伯帝国;【以图解史】

阿拉伯帝国的发展;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____________,逐步征服小亚

细亚。

(2)14世纪中期,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________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____________,

定为首都。

2.建立:到____________,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3.统治

(1)最高统治者是______,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

最高所有者。

(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__________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4.影响

(1)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____________受到一定影响。;【概念释意】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概念释意】

印度教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等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2.日本;幕府

政治

时期;【以图解史】

日本封建等级制下天皇和幕府的关系;3.朝鲜半岛;【教材补遗】

观察教材第一子目“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与教材第三子目“13世纪初的德里苏丹国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中古时期亚洲文明存在差异的原因。

【解读】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亚洲气候条件差异大;政治体制不同;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亚洲的宗教丰富多元。;易错辨析

(1)阿拉伯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桥梁。 ()

(2)奥斯曼人灭亡阿拉伯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 ()

提示: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

(3)4世纪初,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兴起,几乎征服了北印??;13世纪初,印度建立

德里苏丹国。 ()

(4)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的

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了本土化。 ();关键能力·导思;素养探究

任务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阿拉伯文明的贡献

史料一;史料二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贡献。

提示:阿拉伯人通过设立“智慧宫”吸引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保存并传播东西方的古代文化(如阿拉伯数字);促使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吸收其他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大融合。

(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提示: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任务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

史料一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提示:隋唐先进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统治阶级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史料二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2)史料二中赖肖尔的话说明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说明这一特点。

提示:特点: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变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促进自身发展。说明:大化改新仿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他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