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_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

孙绍振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的重点“风流”和“梦”,略带文化考古性质。从“风流”中分析出对

立而又统一的“豪杰风流”和“智者风流”,揭示苏轼笔下的周瑜本当是“豪杰风流”,而苏

轼代之以“智者风流”,“羽扇纶巾”本属诸葛亮在当时早已是共识,而苏轼却将之转化为属

于周瑜。被贬谪的苏轼借此参透“人生”大限,把豪杰和智者统一于潇洒之“梦”。

关键词苏轼赤壁豪杰智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被历来的词评家们称誉为“真千古绝唱”、“乐府绝唱”,被奉为词艺的最高峰,千百年来几

乎没有任何争议。但是,其艺术上究竟如何“绝”,则很少得到深切的阐明。历代词评家们论述的水准,

与东坡达到的水准极不相称。就连20世纪词学权威唐圭璋的解读也很不到位。唐先生在《唐宋词选释》

中这样说:“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由于唐先生的权威,这种说法遮蔽性甚大。在一般读

者中造成成见,好像是上片只写实,不抒情,下片则只抒情,不写景。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首先,

“即景写实”,与抒情完全游离,不要说是在诗词中,就是在散文中也很难成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早就指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然,论者完全有权拒

绝这样的共识,然而,吾人对必要的论证的期待却落了空。其次,这样的论断与事实不符。苏东坡于

黄州游赤壁曾四为诗文,第一次,见《东坡志林》卷四《赤壁洞穴》,其文曰: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断崖壁立,江水深碧,二鹊巢其上,

有二蛇或见之。遇风浪静,辄乘小艇其下,舍舟登岸,入徐公洞,非有洞穴也,但山崦深邃耳。

什么叫做“即景写实”,这就是“即景写实”。而《赤壁怀古》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11页。

②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姚奠中、李正民主编《元好问全集》增订本下,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第843页。

③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26页。这个说法影响很大,至今

一线教师仍然奉为圭。网上一篇赏析文章,一开头就是这样的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

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

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

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观景摹物,

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

染衬托作用。”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⑤曾永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第五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89·

文学遗产·二○一○年第五期

与其说是实写,不如说是虚写。第一,在古典诗歌话语中,大江不等于长江。把“大江东去”,当作即

景写实,从字面上理解成“长江滚滚向东流去”,就不但遮蔽了视觉高度,而且抹煞了话语的深长意味。

这种东望大江,隐含着登高望远,长江一览无余的雄姿。李白诗曰:“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

还。”只有身处天地之间的高大,才有大江茫茫不还的视野。而《东坡志林·赤壁洞穴》所记“断崖壁

立,江水深碧,二鹊巢其上,有二蛇或见之”,则是由平视转仰视的景观。至于“遇风浪静,辄乘小艇

其下,舍舟登岸,入徐公洞,非有洞穴也,但山崦深邃耳”,则从平视到探身寻视。按《赤壁洞穴》所记,

苏轼并没有上到“断崖壁立”的顶峰。“大江东去”,一望无余的眼界,显然是心界,是虚拟性的想象,

主观精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