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测卷(5)(含解析).pdf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测卷(5)(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5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测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婴度次得嗣,独能长念却虑,竟诛猾臣。赵高死之后,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

唇,楚兵已屠关中,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

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

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

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

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

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节选自班固《秦纪论》)

材料二:

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击搏挽裂,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然朝不

谋夕,是故巧诈不生。然圣人恶其无别,而忧其无以生也,是以作为弓矢、网罟之

类,而民始有以极其口腹耳目之欲。器利用便而巧诈生。圣人又忧其桀猾变诈而难治

也,是故制礼以反其初。圣人非不知箕踞而坐,不揖而食,便于人情。上自朝廷而下

至于民其所以视听其耳目者莫不近于迂阔。其衣以黼黻文章,其食以笾豆簠簋,嫁娶

死丧莫不有法,所以使民自尊而不轻为奸。故曰:礼之近于人情者,非其至也。周

公、孔子所以区区于升降揖让之间,世俗之所谓迂阔,而不知夫圣人之权固在于此

也。

自五帝三代相承而不敢破,至秦有天下,始皇帝自以为智术之有余。于是废诸

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出于便利,而不耻于无礼,决坏圣人之藩墙,而

以利器明示天下。故自秦以来,天下惟知所以救生避死之具,而以礼者为无用赘疣之

物。何者?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苟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

矣。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昔者始有书契,以科斗为文,而其后始有规矩摹画之迹,盖今所谓大小篆者。至

秦而更以隶,其后日以变革,贵于速成,而从其易。又创为纸,以易简策。是以天下

簿书符檄,繁多委压,而吏不能究,奸人有以措其手足。由此观之,则凡所以便利天

下者,是开诈伪之端也。嗟乎!秦既不可及矣。

(节选自苏轼《始皇论》)

【注】①子婴:秦二世之兄之子。赵高逼死秦二世后,立子婴为王。②婴组:脖

子上系着丝带。婴,系于颈。组,丝带。③科斗:蛤蟆子也,头大尾细,古书形似

之,故曰科斗文。

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上A自朝廷B而下C至于民D其E所以视听F其耳目者G莫H不近于迂阔。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至于”与“至于誓天断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至于”的含义不

同。

B.笾豆,中国古代社会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C.材料二中“区区”与“然秦以区区之地”(《过秦论》)中“区区”的含义相同。

D.“凡所以治天下者”与“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中“治”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认为子婴按照顺序继位,能够深谋远虑,杀死赵高,做事果决,在生死上表现

出了大义,对子婴表示了同情。

B.苏轼认为人类最初为了生存与禽兽搏斗,朝不保夕,人与人之间没有欺诈,等到口

腹耳目的欲望得到满足,工具方便使用了,机巧欺诈也就产生了。

C.圣人为让人们避免凶残狡诈,利于治理,而制定礼仪规范,五帝三代看似繁冗的礼

节,既是周公、孔子看重的,也顺应了人心。

D.苏轼认为秦朝改用隶书,后来书写为求便捷一改再改,又用纸张取代竹简,使得公

文大增,官吏无法详细查究,让坏人有机可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2)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5.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