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关于“四书”的资料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1
“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诗》、《礼》、
《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
《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
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
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
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
怎么说将来用得着?那些时候行科举制度。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
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科举分几级,考中的得着种种
出身或资格,凭着这种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作好作歹,都得先弄个资格到
手。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而且读的是朱注,便是
这个缘故。
将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起的。规定这四
(西元一三一三年)
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
注好些,切用些。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
单行的。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但《礼记》、《论》、《孟》
在汉代都立过博士,已经都升到经里去了。后来唐代的“九经”里虽然只有《礼记》,宋代
的“十三经”却又将《论》、《孟》收了进去①。《中庸》很早就被人单独注意,汉代已有关
于《中庸》的著作,六朝时也有,可惜都不传了②。关于《大学》的著作,却直到司马光的
《大学通义》才开始,这部书也不传了。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
《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
也因他而有。
但最初用力提倡这几种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是初
学者入德的门径。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
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③这
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不偏’叫作‘中’,
‘不易’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
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
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④这四种书到了朱子手里才打成一片。他接受二程的见解,加
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他说,古来有小学大学。小学里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所谓
“六艺”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实学。
《大学》这部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程子说是“初学者入德的门径”,
就是为此。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这是“垂世立教
的大典”⑤,所以程子举为初学者的第一部书。《论》、《孟》虽然也切实,却是“应机接物
的微言”⑥,问的不是一个人,记的也不是一个人。浅深先后,次序既不分明,抑扬可否,
用意也不一样,初学者领会较难。所以程子放在第二步。至于《中庸》,是孔门的心法,初
学者领会更难,程子所以另论。
1朱自清(1899—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篇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三
联书店1982年出版。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
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
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
《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后来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原也
根据这番意思。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
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学》、《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