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台北101大厦概念设计
引言
对人类而言,高度代表雄伟、开阔。站的越高,越接近
天空,更易于让心灵产生崇敬感。古时候.人类的建造技术
不发达.对自然地貌的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吕氏春秋·离
俗篇》中的”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指的就是对于高
的崇敬,对天的顶礼膜拜。如今,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世界都市
化进程中的趋势,而高楼中的高楼一一摩天楼更是成为了风
靡世界的体现财富与科技实力的标志。虽然其自身具有经济
性差、能耗高、产生废弃物量大等缺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已
经较少建造,但是许多经济处于崛起阶段的地区仍然对其趋
之若鹜,因为摩天楼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物质功能,代表
了一种人类文明的成就。成为了展示信心与实力的平台,化
身为记录人类追求梦想的纪念碑。
设计一栋有代表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我认为技术
方面,建造方面的要求固然很高,但是文化表现更为引人。高
层建筑,在西方象征对未知的崇仰、征服和追求,在东方则
代表着对未来更宽阔的视野和包容。“登高”是为了“望远”,高,追求的不应该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生
长,宛如花开般节节登至富贵顶峰。纵观世界众多高层,最让我留心的就是那全球独特的多节式超高层摩
天大楼台北101
设计理念
101大厦的创作构思溯源深层文化,秉承传统的东方哲学思
想,以现代科技的建筑语言加以诠释,取吉祥高升、富贵饱满之含
义。追求回归传统,探索地方主义精神在摩天楼中的体现,试图以
中国传统之木构架重塔楼的建筑形态来塑造现代观念的摩天大厦。
塔楼平面呈正方形,符合唐代四方形平面宝塔的型制,并且四隅有
小阶角。这是种常见于须弥座和喇嘛塔的装饰手法以免形体过于庞大而显得呆板。平面下小上大,塔身向
上收分,墙面散发着琉璃绿光。大厦外观分为九段,暗示着九级浮屠之制,塔楼顶部则接近塔刹的形状。
每级分段的分解采用花瓣式对开。主塔形式较接近阿育王塔的山花蕉叶形,花也向外翻开,中央突出花蕊,
是唐宋营造法较为常见的形式。如今在我国泉开元寺内仍有留存。西方基督教尖塔有通向天堂之意.东方
的佛塔则成为沟通人与极乐世界的桥梁。除礼佛之外,又兼有祈圣纳福之义。在本案的造型中.设计师舍
弃了传统的习惯于将摩天楼统一大体量化的概念,而是采用多节式的外观,斗呈上大狭小的形状.层层相
接形成竹节状.宛如竹子节节升高.柔韧有余,象征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含义。所谓高者,登高望
远也”,以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利用透明材料形成视觉的穿透效
果。斜立面与多层次的结构犹如花开绽放,富贵饱满,实现一花
一世界,一台一如来,台台皆世界,步步是未来的东方哲学理念。
同时在细部组件中亦有咬钱龟、祥云、龙头、如意等传统图腾和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意趣。虽然摩天楼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与上
海的金贸大厦吉隆坡的佩重纳斯大厦一样该方案在建筑形态方
面亦有着浓厚的东方意味。可见现代摩天楼概念跨越东西方文化,
艺术形式突破本土与国际的界限。
项目概况
由李祖原建筑师设计的总高508米(含尖塔之高度)的台北101
大厦位于台北市信义计划区。于1997年开始规划兴建,历时7
年.投入营建人力超过23万人次,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竣工启用。
该大厦底层是商场,高层为办公区。共101层.地下5层,裙房6层总
高度达508米,被确认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楼(2009)。建筑工程造价
280亿新台币。101大厦堪称是一座垂直的城市,其空间庞大且功能
完整。内含地下停车场、购物中心健康俱乐部展览馆多功能宴会会议
厅、金融服务区商务俱乐部、办公服务区、景观餐厅及观景台等。大厦
兼顾安全、防灾品质等多方面需求.与自然及周遭环境极其融合。具有前瞻性的建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
通讯自动化设计使本建筑成为高科技的汇集点,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三重考虑,展现经济、文化、科
技的辉煌成就。除了满足金融业,证券业银行总部企业总部内上万员工的办公之外更提供崭新的生活消费
空间。底部四分之一是商业用途,以水平空间为主,顶部的四分之三是办公用途,以垂直空间为主。由于
台北多飓风、烈日.所以设计者把广场的概念移入室内空间,塑造了一
个由社交广场和都市街共同构筑的大型室内空间,提供具有生活性、舒
适性的活动场所。
构造特点
结构设计配合建筑立面的变化而有所限制,再加上地基大小和建筑
法规的限制.规划之后的建筑高宽比达到了62:1,已经接近纽约世贸大
楼的65:1。由于处于地震带、台北受飓风的影响以及911事件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建筑结构体的坚固性
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致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