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监测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噪声(1)测量参数。稳态及其他非脉冲噪声:A计权声级、等效声级、频谱。(2)测量仪器。作业场所噪声测量:精密声级计或0、Ⅰ型(IEC)声级计;作业场所频谱分析;倍频程滤波器。(3)测量方法及要求。详见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当噪声强度超标时,应对噪声声源进行频谱分析。第51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高温(1)测量参数。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定向辐射热、风速、体力劳动强度。(2)测量仪器。WBGT指数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定向辐射热计、肺通气量计。(3)测量方法及要求。详见GBZ2-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有关高温测量的规定。第52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射频辐射(1)测量参数高频: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微波:功率密度(2)测量仪器。近区场强测量仪、微波漏能仪。(3)测量方法及要求超高频测量详见GB10437-19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高频测量详见GB18552-2001《作业场所高频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微波测量详见GB10436-19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第53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振动(1)测量参数:加速度、频率。(2)测量仪器:振动测试仪。(3)测量方法及要求:局部振动的测量详见GB11523-1989《手传振动测量规范》、GB10434-19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有关局部振动测量的规定。全身振动的测量详见GB/T13441-1992《人体全身振动》中有关全身振动测量的规定。第54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照明(1)测量参数:照度、均匀度。(2)测量仪器:照度计。(3)测量方法及要求:照明的测量详见GB5700-1985《室内照明测量方法》。第55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监测结果分析和统计分析报告编写(一)监测数据处理检出结果的处理未检出结果的处理测量结果的修约方法测量结果的计算方法采样体积的计算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计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计算最高容许浓度(MAC)的计算噪声的计算高温的计算第56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相关的技术服务信息受检单位名称与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告书唯一性编号、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类别、样品来源、采样、检测或委托日期、样品数量、编写者、校核者、批准者以及报告日期。采样依据、检测依据、评价依据:列出检测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具体的相关标准。检测与采样仪器:本次检测与采样的仪器名称与唯一性编号。第57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现场情况的描述主要包括企业的概述如建厂时期、地理位置、工作性质、生产产品与规模、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监测)的类别、现场生产状况、工作制度、个体与工作环境的防护设施的情况等。样品采集通过对作业方式(流动、固定、工作周期性)、毒物在空气中变化规律的描述,选择个体或长时间定点采样,短时间和最高浓度样品采集。根据企业使用的仪器设备或接触毒物的作业人员,按采样规范选择检测对象。对采样时机和采样时段进行表述。第58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结果评价以列表方式或文字表述对各类型的有毒物质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说明,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计算其超标倍数。检测结果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地点、检测项目、检测对象、样品编号、检测方式、检测结果、职业卫生限值按种类或检测对象以表格形式表述,也可以将结果的评判与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以同一表格进行表述。如涉及特别情形及要求的检测信息,将在该项目检测结果页的附注中列出。建议根据客户的要求、现场卫生学调查,从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现场生产状况、工作制度、个体与工作环境的防护设施的情况等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第59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经皮吸收物质对标有“皮”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应当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第19页,共8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订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和PC-STEL。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第20页,共84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