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五中国茶文化的近期发展1.泡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闻香杯组为代表的现代台湾乌龙茶艺2.现代意义的“茶艺”上图为一套闻香杯组,由闻香杯、品茗杯和杯托组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陆羽派茶人发明的,改革开放以来传入大陆,主要用于台湾乌龙茶的品鉴。下图为一组茶艺六君子,是经现代人改良的实用茶具。现代茶艺中的公道杯,用于平均茶汤历史中的“公道杯”又称九龙杯,由景德镇与明初首创,与现代意义的公道杯不同。现代茶艺表演第二部分中国茶叶的类别一中国制茶技术的发展1.从生吃鲜叶到生煮羹饮2.从生煮到烧烤后煮饮3.从直接利用鲜叶到原始晒青4.从原始晒青到原始炒青、烘青、蒸青以及蒸青饼茶5.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6.从团饼茶到散叶茶7.从蒸青到炒青二六大茶类及其它(一)绿茶1.不发酵茶,产量最多,全国18个产茶区都产绿茶2.制作步骤:杀青,揉捻,干燥杀青——加热杀青、蒸汽杀青干燥——炒干、烘干、晒干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二)白茶1.微发酵茶,仅产于福建2.制作过程: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浅谈中国茶第一部分中国茶及茶文化的历时演变一中国茶文化的萌芽孕育期(唐以前的茶文化)(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1.唐陆羽《茶经》茶树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2.近年全国10个省近200处野生大茶树2001年初,千家寨树龄2700年的1号古茶王树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树“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称号(二)茶叶利用的早期记载1.茶之饮,发乎神农氏——唐陆羽《茶经六之饮》2.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晋郭璞《尔雅注》3.周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丹、漆、荼、蜜……皆纳贡之-——东晋常璩《华阳国志》4.武阳买茶,烹荼尽具——西汉王褒《僮约》5.荆巴间采荼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三国魏张揖《广雅》6.芳荼冠六清,逸味播九区——西晋张梦阳《登成都楼》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唐)1.唐代茶区辽阔,饮茶的习俗迅速普及2.制茶技术的发展3.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4.唐代的茶书、茶画、茶诗5.唐代茶艺——煎茶法(煮茶法)6.中国茶的对外传播陆羽《茶经》“八之出”列举了唐代的产茶区,可以看出,与现在的产茶区大致相符。山南:峡州,襄州,荆州,衡州,金州,梁州;
淮南: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
浙西:湖州,常州,宣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
剑南: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沪州,眉州,汉州;
浙东:越州,明州,婺州,台州;
黔中: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南: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唐代,茶已经有了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之分,然而在历史文献中主要记载了饼茶煮饮法。下图为仿制的唐代茶饼模具。左图为茶叶蒸前、蒸后和捣碎的状态下图为将捣好的茶叶压模成型的过程,并在半干时穿孔。左图为将成型的茶饼完全烘干的过程。http://601913132./item/46_4.aspx对陆羽《茶经》的评价:唐代中期,公元780年,陆羽发表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陆羽《茶经》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陆羽是“茶学”学科的创始人;陆羽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陆羽《茶经》中的很多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书: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皎然《茶诀》三卷,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温庭筠《采茶录》一卷,苏《十六汤品》一卷,佚名《茶苑杂录》一卷,裴汶《茶述》、温从云等的《补茶事》和毛文锡的《茶谱》等。
茶诗:
歌
陆羽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