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史上最走心的辞职信;;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陈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期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然而李密委婉陈辞,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因赋诗得罪武帝,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李密到底是如何说服晋武帝让自己既不出仕又避免杀头之罪的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孝;;;;;;;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写了什么?
明确: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本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朝廷征召之殷?明确:
时间紧迫:前、后、寻一系列的动词:察、举、拜、除、当诏、责、逼、催荐举科目、官职递增: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征召级别越来越高:先郡,次州,后朝廷;
;知识迁移司马炎的那些事
篡“魏”登基
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亡父司马昭的权势地位,一举掌控了曹魏政权的军事行政大权,同时,司马炎认为代???自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司马炎先是授意亲信前去劝说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曹奂迫于压力,在公元266年2月写下传位诏书。司马炎假装谦让推脱了几次,最后在文武大臣集体、再三、恭迎、劝谏之下才接受了禅让诏书。;弑父传说
民间的很多传说中,都相信司马炎的魔爪早就已经伸向了他的父亲,原因有三点:其一,司马炎作为家里的长子,理应直接继承父业,可是父亲偏偏怠慢自己,想要废长立幼,司马炎自然忧心忡忡,于是便在酒中下毒;其二,司马炎对于做皇帝垂涎已久,但只要自己的父亲还在世,就基本上和自己没有关系,于是司马炎便起了杀心,刚被立为太子就毒害了司马昭;其三,司马炎称帝之后,将伯父司马师封为景帝,却对生父司马昭没有进行任何分封,可见他们父子俩的感情很是不好。;这是因为:第一,李密是个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在蜀汉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并曾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受到孙权的赏识。征召李密出仕,既可笼络、安抚蜀汉旧臣,又可吸引东吴官员归心于晋,减少以后征吴的阻力;
第二,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少时曾拜当时的名儒谯周为师,博览五经,对《春秋》《左传》尤有研究,在儒林中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李密是个深受社会敬仰的著名孝子,《晋书》将他列入《孝友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薄:迫近,靠近。;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
人命:寿命。危:危险。
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他确实想要拒绝,因对蜀汉残存的衷心,也因对司马氏政权又的戒心。
后来,晋武帝的怀柔政策取得了成效,社会的舆论改变了,在人们的心目中,西晋王朝的形象改善了。而李密的祖母逝世了,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