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盐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海滨仲夏夜》中有一个句子:“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
晚霞。”如果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燃烧”和“晚霞”这两个词是不能搭配的,因而也就不
能构成语法场。但是,仔细品味。这一看似有语病的句子,却生动传神,意趣盎然。作者采
用了潜喻转借的修辞方法,先在意念上将“晚霞比作“红火”,然后再把它和“燃烧”搭配。
这样,用极为简约的语言突现了西天晚霞绚丽夺目的美好景色,给读者以强烈的形象感受。
这种通过潜喻转借形成的词语超常搭配现象,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时而可见。这种现象的
产生,是作者强烈的生活感受取代科学逻辑的结果,也是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语言形式
上的体现。因为在语言运用的实际中,常规的语言搭配往往不能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强
烈的印象表现出来,于是,作者便突破一般语言规范的束缚,借助潜喻转借的修辞方式,使
词语超常搭配起来。
语法与修辞所追求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语法通过语言的静态分析,示人以规矩,即一个
句子只要符合语法规则,就是一个通顺、明白、正确的句子。修辞是研究语言的运用,注重
“心营意造”。修辞以表达情感为主。为了表达情感,修辞往往不受语法、逻辑的框框限制,
而能更充分地占有人的情感本质,并在情感领域内获得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忠于审美感情的
时空情感。这种经过主体心灵映照出来的心象,它蕴含着生活的律动。
(摘编自李建《词语超常搭配现象浅析》)
材料二: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
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曾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
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
字皆可用矣!”同时期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
引了“红杏‘闹春’实未之见”等话,接着说:“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
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
理、讲书之理乎?”可惜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
红”,还不够确切;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
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苏轼少作《夜行观星》里曾有这样的诗句:“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纪的在《评
点苏诗》中对“小星闹若沸”加批:“似流星!”这表示他并未懂那句的意义。在日常经验
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
能的
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
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警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
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近代西语常说“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
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虽然笛卡尔以为我们假如没有听觉,就不可
能单凭看见的颜色去认识声音,但是他也不否认颜色和声音有类似或联系。培根的想象力比
较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是大自然
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可以算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的描写。
通感很早在西洋诗文里出现。奇怪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心灵论》里虽提到通感,而
他的《修辞学》里却只字不谈。古希腊诗人和戏剧家的这类词句不算少,例如荷马那句使一
切翻译者搔首搁笔的诗:“像知了坐在森林中一棵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也似的声音。”十六、
十七世纪欧洲的“奇崛诗派”爱用感觉移借的手法;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也经常采用
这种手法,而十九世纪末叶象征主义诗人大用特用,滥用乱用,几乎使通感成为象征派诗歌
的风格标志。英美现代派的一个开创者庞特鉴于流弊,警戒写诗的人别偷懒,用字得力求精
确,切忌把感觉搅成混乱一团,用一个官能来表达另一个官能;然而他也声明,这并非一笔
抹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5届山东省一轮复习联考五生物.pdf
-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世纪中学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pdf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参考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度下期开学地理定时作业.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