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其中可免费阅读9页,需付费20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能源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逐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凭借其清洁、低碳的特性,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日益提升。与此同时,负荷侧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如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分布式储能设备的接入以及工业生产中柔性负荷的出现,使得负荷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源荷不确定性给多源协同规划带来了诸多挑战。在电源侧,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得其发电出力难以准确预测。例如,风力发电受风速、风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