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维虹:浅析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文/金维虹2024.6.1
“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个题目是会议主办方出的,这个看似普通平常的题目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宏观经济上的一个大题目,也是十分不易解答的难题,大有学问,我只是略有初浅的思考和研究,今天我算是一次抛砖引玉吧。
讨论这个话题有三个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产业和中国经济。我重点说一下老龄化和中国经济,顺带说一下养老产业。由于时间所限,所讲的只是要点,点到为止吧。
客观上讲,老龄化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它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并且可以上升为一个政治问题。可见本话题是属于交叉学科的大课题。
一、中国的老龄化
从涵义上讲,我认为所谓老龄化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基本不工作且年龄在高位、以养老为特征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扩大,并达一个较高比例的动态走势。
一般而言,老龄人的基本特征是绝大多数人不再工作去创造财富,只以生活为主,享有自己过去的劳动成果,同时还通过社会及后代享有年轻人的劳动剩余。在我国,可能城市中98%左右的老龄人都不再工作了。
一)老龄化的国际标准
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是什么呢?联合国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即一般老龄化是指一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占10%以上,65%以上的老龄人占7%以上;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占14%以上则是深度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龄人占20%以上则为超级老龄化。
二)中国老龄化状况
中国的老龄化是个什么情况呢?大多数人是不了解、不关心的,而且也不清楚,认为这是国家层面、宏观层面的问题。其实老龄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戚戚相关,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我国目前仍是二元经济的形态,即城、乡经济。我们这里讨论的老龄化,主要是讨论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乡村人口的老龄化有其特殊性。
中国从1999年就静悄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谓“未富先老”。60岁以上的老龄人达1.9亿,占到了13.5%。2023年60岁以上的老人为2.97亿,占21.1%;65岁以上的老人2.1亿,占15.4%,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并不知道我们早已不知不觉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深度老龄化。恐怕一些相关政府经济部门的人也不一定完全清楚。
据有关预测,中国到203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达4亿,占30%;2050年为5亿,占40%。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数字和情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
三)人口生育率
与老龄化高度相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生育率。
我国从2021年开始出现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人口和生育率出现负增长。到了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902万,破了千万数,较上年少54万,人口为负增长-1.48‰,致使同期的生育率仅为1,也就是平均一个育龄妇女(15-49岁)只生一个孩子,而正常的生育率是1.6。然而上海仅仅是0.6,意味着差不多两个育龄妇女生一个小孩,而且平均初生年龄高达31.66岁。如此推论,其他城市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应该也是小于1,而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则会是大于1。由于农村的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那么整体新生人口素质的下降也将是一个不利趋势。
现在城市育龄人群中不想生、不敢生和不能生的“三不“,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收入不足以生养更多的孩子,住房、教育和医疗所谓的三座大山造成的压力太大。
四)人口理论与人口政策
说到人口,不得不说一下两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深刻地揭示了人口增长及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必须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加以解决。
一个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他在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要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关系。他著有人类史上第一部《人口论》,他认为人口的数量与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存在矛盾,前者的增长不能大于后者的增长,不然人口的生存会产生困难,因此他主张主动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同时他还认可被动式的控制人口增长,如对战争、瘟疫等对人口的减员不加制止,这也是他遭到批判的所在。由此可见,人口问题早在人类工业化、城市化初期就是一个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课题。
另一位则是中国的经济学家马寅初,他在50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他根据当时6亿多人口和贫困的经济状况,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之后,提出了计划生育的理论和主张,并在全国政协会上公开发表了这个观点。他还出版了《新人口论》,极力主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扩大。当然他也遭到了批判,1964年差点被打成右派,是周恩来总理保下来的。
不过,时隔十四年之后的1971年,由于人口多达8.52亿,加之经济上十分贫穷,我国被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还写进了宪法,计划生育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正是在这耽误的十四年里,我国出现了生育高峰期,人口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