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屯行政村课件1 - 副本.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靓丽王屯村庄

阔步奔小康;目录;鹿邑县高集乡王屯村位于鹿邑西北部,与柘城县交界,地处偏僻。村内坑多路少,是脏乱差的典型村。村内有八个村民组,2116人,村庄占地面积700多亩,村边荒废地200多亩,可耕地2427亩。

;昔日的王屯村,紧靠县道杨任路却又不通路,通往乡政府的唯一道路,弯曲狭窄,两边是坑,交通会车极不方便,且路基低洼,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村东头一个污水坑,垃圾圆圈放,污水中间存,又脏又臭又难闻,它处在关键位置,是村民进出的必经之路,真是“不过不行,过去头痛”的无奈坑。

;村中心的其他几个坑塘,也都如此,污秽不堪,杂乱无章。每年夏天,汛期来到,大雨倾盆的季节,坑满沟平,雨水、污水混在一起,漫过村内大街小巷,村民们出入更是不方便。坑塘旁边的学校,道路也是又窄又险,一边是沟,一边是坑,路面低洼,大雨漫村的季节路面水深一尺多,孩子们上学都得家长背着淌水接送,大人孩子没事都唱,“王屯穷,王屯难,狭窄路,污水潭,大人不敢走,小孩不敢玩”成了“窝浊王屯村,谁住谁头晕。”

;而如今

旧时臭水坑已建成占地100多亩的王屯公园

成为高集乡最靓丽的景点

;配图王屯公园图片;

自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帮扶模式,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发展高效农业800多亩,实现了22户68人稳定脱贫。

近年来,王屯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森林乡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特色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2022年以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王屯村党支部脚踏实地,积极探索衔接路径,扎实做好衔接工作。;;第一步,疏通水道,告别污水胡乱排

王屯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最当务之急的便是排放村内存留的污水。大家经过计划、商量,群众发表意见,从村中间向南河北河修通了2000米的下水道,过村入户,每家每户全部串通,大家集资9万多元买下水道管三千多节,又雇佣外村挖机,挖了十多天,群众义务出工,接管、下管,每天都自觉出工,没人喊苦,没人叫累。

一百多人分队,分组,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场面感动了无数群众,全村挖的像地道战似得“里三层,外三层,家家户户都打通,男女老少齐上阵,战胜王屯污水坑。“村民们边干边喊,有说有笑,几十年没见的集体场面又重现眼前。大家抖精神,鼓干劲,又过了五天的时间,三千多节下水管全部接齐平好,工程顺利结束了,村民没让行政村出一分钱,欢声笑语中,大家还说:”不吸烟,不喝茶,谁要喝水自己拿。“这喜从天降的好事村民们不知如何感谢是好,都赞不绝口!

;

第二步,挖坑垫路,誓把坑塘重安排

王屯村庄运用“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投入。大家目标一致,即排出村内污水,整治村内废坑,拓宽并再新修建入村主干道。

令人发愁的是,这项工程连挖带垫,需筹资二十多万,村里一无高官,二无大款,钱款往何处筹集呢?下水道刚刚集过资,群众出钱有困难,可是,没钱谁愿意给咱挖呢?

;

为此,大家又东奔西跑,求亲告友。村支书请来了自己的亲戚,先垫资买油;党员、干部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战斗”。

挖坑刚刚开始,阻力来了。

与坑边掺连的几户议论纷纷极不满意,工程只好先停下来。领导组成员再次召开会议商量研究,走村串户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宣传讲解“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干部、党员带头舍去个人利益,树立集体观念。

这些废旧坑塘虽是集体所有,但多年来缺乏管理,早已被七家八姓的占为己有。他们有的栽了树,有的圈起来种菜,有的搭了棚放点农杂器具,都或多或少地获取了个人利益。现在面对整塘收地的问题,有很多人真是舍不掉这点检拾来的小利,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侵犯他们的个人利益,不配合工作。这样,干部们的工作压力大了,因为一个坑掺和了十来户,八、九个坑总的与八十七户村民搅在了一起,又艰,又难,又苦,又累啊。;党员、干部们不灰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的逐户登门做工作,逐人讲解“美丽乡村建设,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出发是给群众送福、让群众受益的,又从修下水道给他们做解释,所做的工作是为群众的身心健康着想的。通过干部们的共同努力,最后,他们理解了、接受了、懂得了、支持了,干部、群众、党员、三老协会,大家的心又聚在一起了。

;开工那天,大家都非常高兴,全村的老少,意气风发,都到了工地上来,能干活的干活,不能干活的老人旁观、助威、加油,还有人买了一盘炮为开工鸣炮助兴,那气氛活跃的简直让人落泪。

当年已有93岁高龄的老支书秦超仲,每天都到工地参加劳动。大家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人,舍小家顾大家,维护集体利益,勇做”吃亏人“。

文档评论(0)

•低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