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课件.ppt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樓蓋結構尺寸初估(1)梁截面尺寸估計梁截面高度與跨度之比一般為1/8~1/12,。梁截面寬度與高度之比一般為1/2~1/4,且至少比柱寬小50mm。特殊情況下也可設計寬扁梁,扁梁的寬度不宜大於柱寬。(2)板厚的估計單向板的最小厚度要求為:屋面板和民用建築的樓面板≥60㎜;工業建築的樓面板≥70㎜。表13-1梁截面高度與跨度之比(hb/l)表13-2樓板的厚度與跨度之比(t/l)粱的種類hb/l單跨梁1/8~1/12連續梁1/12~1/15扁梁1/12~1/18單向密肋梁1/18~1/22雙向密肋梁1/22~1/25懸臂梁1/6~1/8井字梁1/15~1/20框支牆托梁1/5~1/7單跨預應力梁1/12~1/18多跨預應力梁1/18~1/20板的類型t/l單向板1/25~1/30單向連續板1/35~1/40雙向板(短邊)1/40~1/45懸挑板1/10~1/12樓梯平臺1/30無粘結預應力板1/40無柱帽無梁板(重載)1/30有柱帽無粱板(輕載)1/35五、結構計算簡圖1.計算單元的確定2.節點的簡化3.跨度與層高的確定4.構件截面彎曲剛度的計算5.荷載計算1.計算單元的確定橫向框架:一般取中間有代表性的一榀進行分析即可;縱向框架:作用於縱向框架上的荷載則各不相同,必要時應分別進行計算。2.節點的簡化(1)梁柱節點可簡化為:剛接節點、鉸接節點和半鉸節點。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剛接節點;裝配式框架——鉸接節點或半鉸節點(預埋鋼板在其自身平面外的剛度很小,難以保證結構受力後樑柱間沒有相對轉動);裝配整體式框架——剛接節點(這種節點的剛性不如現澆式框架好,節點處梁端的實際負彎矩要小於計算值)。(2)框架柱腳支座可分為固定支座和鉸支座。現澆鋼筋混凝土柱——固定支座;預製柱杯形基礎——視構造措施不同分別簡化為固定支座和鉸支座。3.跨度與層高的確定跨度即取柱子軸線之間的距離(當上下層柱截面尺寸變化時,一般以最小截面的形心線來確定)。層高(框架柱的長度)即為相應的建築層高,而底層柱的長度則應從基礎頂面算起。為了簡化計算,還可作如下規定:(1)當框架橫樑為坡度i≤1/8的斜梁時,可簡化為水準直杆。(2)對於不等跨的框架;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於10%時,可簡化為等跨框架,計算跨度取原框架各跨跨度的平均值。(3)當框架橫樑為有支托的加腋梁時,如Im/I4或hm/h1.6,則可不考慮支托的影響,而簡化為無支托的等截面梁,Im、hm為支托端最高截面的慣性矩和高度,I,h為跨中等截面梁的截面慣性矩和高度。4.構件截面彎曲剛度的計算對現澆樓蓋,中框架取I=2I0,邊框架取I=1.5I0;對裝配整體式樓蓋,中框架取I=1.5I0,邊框架取I=1.2I0;這裏I0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慣性矩。對裝配式樓蓋,則按梁的實際截面計算I。5.荷載計算豎向荷載按結構佈置情況導算到承重框架梁上。建築物上的總水準荷載(風荷載和水準地震作用)則由變形協調條件,按柱的抗側剛度分配。計算荷載可作如下簡化:(1)集中荷載的位置允許移動不超過1/20梁的跨度;(2)次梁傳至主梁的集中荷載,按簡支梁反力考慮;(3)沿框架高度分佈作用的風荷載可以簡化為框架節點荷載,而略去它對節間的局部彎曲作用。第二節?多層多跨框架在豎向荷載作

用下內力的近似計算

——分層法一、計算假定二、計算單元選取三、計算結果處理一、計算假定不考慮結構的側移。每層梁上的荷載對其他層梁的影響不計:本單元上梁彎距不在其他單元上進行分配計傳遞。活荷載一般按滿布考慮,不進行各種不利佈置的計算。除底層外,其他各層柱的線剛度乘以折減係數0.9,傳遞係數取1/3。二、計算單元選取每層框架梁連同上下層柱作為基本計算單元,柱遠端按固定端考慮。三、計算結果處理彎距計算分配完成後,梁端彎距即為梁的平衡彎距。柱端彎距取相鄰單元對應的柱端彎距之和。一般地,分層計算的結果,在各節點上的彎距不平衡,但誤差不大可不計。如果較大時,可將不平衡彎距再進行一次分配。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端負彎距較大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予以降低。為使梁跨中鋼筋不至於過少,保證梁跨中截面

文档评论(0)

157****3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