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pdf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

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

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BPH合并OAB患者

240例,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索利那新5mg、

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疗程12周;对照组给以坦索罗辛0.2mg,口

服,每晚1次,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

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不

良事件等。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残余尿明显优

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较治疗前

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储尿期症状评分、OABSS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

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均有1例急性尿潴留发生,试

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0.8%(25/120),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7.5%

(9/12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其

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索利那新;坦索罗辛

BPH是男性下尿路梗阻最常见疾病,BPH时常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而

OAB是LUTS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尿急症状为特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可伴

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储尿期症状。BPH患者多数伴有OAB的存在。目前临床

药物治疗多选用α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来改

善病情。作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

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入选病例: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3月我院就诊的BPH合并OAB患

者240例。年龄51~78岁,平均67.7岁。随机平分为2组,试验组为坦索罗辛

联合索利那新组,对照组为坦索罗辛组,两组各120例。

2.入选标准:①有生理排尿功能;②存尿困难,尿急,尿频(日间≥8次,

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ml);③OABSS问题3评分大于2分,总分≥5分。

④15ml/>Qmax>8ml/,150ml>残余尿>15ml。

3.排除标准:①精神、神经功能障碍者;②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膀胱癌、

膀胱结石、尿道狭窄患者;③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溃疡性

结肠炎、严重便秘、窄角型青光眼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病患者;④近期行下尿路

或盆腔手术者;⑤残余尿>200ml⑥近期泌尿系感染者。

二方法

1.给药方法:患者明确为BPH合并OAB后均停用各种药物1周后开始治疗。

对照组单用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一次,疗程12周。试验组联合给以索利

那新5mg、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疗程12周。

2.观察指标: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

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OABSS,比较两组间的疗效,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

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x±s表示,计量资料均数间比较采

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检验条件参数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

残余尿量、OABSS及不良事件情况比较(?x±s)

治疗12周后有效随访病例232例,其中试验组115例,对照组117例。试

验组治疗后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残余尿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对照组治疗后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储尿期症状评分[(7.8±1.6)分vs

文档评论(0)

火龙果的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