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8课《井冈翠竹》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8课《井冈翠竹》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层层推进的结构和寓情于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和分析文章内容及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句式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军民的勇敢与顽强,学习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难点

学习寓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

1.井冈山翠竹图片;

2.查阅井冈山的相关资料;

3.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的竹。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我国古今文人,爱竹咏竹者也众多,如苏轼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井冈山的翠竹是什么样的吧!

作者简介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家。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以散文最为著名,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

文本链接

井冈山,在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此处的统治力量薄弱。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起义农民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整体感知

1.听朗读音频。

(1)感受文中浓郁的带有抒情意味的语句。

(2)体会其中洋溢着对井冈翠竹及其所代表的井冈军民的浓烈赞美之情。

2.在作者眼中,井冈翠竹有哪些特色?

郁郁苍苍、密密麻麻、修直挺拔;甘于奉献,勇挑重担,坚贞顽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3.这是一篇什么样体裁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记叙文(散文)。主要讲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文精读

1.作为自然界的竹子,井冈山的翠竹有哪些特点?

竹多,竹密,有的修直挺拔,有的亭亭玉立。

2.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用井冈山的翠竹做过哪些事?

搭帐篷,做梭镖,盛水,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摆过竹钉阵等。

3.根据语气,指出下列语句的类别。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疑问句/反问句)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疑问句/设问句)

“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感叹句)

“可是,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不能赶快送到那些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怎不叫人心焦!”(感叹句)

“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祈使句)

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陈述句)

4.辨析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运用排比、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示井冈山竹多,井冈山竹美,井冈山竹像红军战士般机警、沉着,表达了对井冈山竹热情的赞美。

(2)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前一句运用反复、顶真、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毛竹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不低头”“不弯腰”的品质与精神;后一句运用反复、顶真、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竹子所遭遇的种种磨难,突显竹子强大的生命力:表达毛竹的坚韧不拔。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引用古诗,表达井冈山翠竹旺盛的生命力,且表现井冈山人有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的性格特征。

(4)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抒写了井冈翠竹重生的现实状态,又暗示了新中国的成立。

(5)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党的好儿女开发建设井冈山所经历的艰苦、付出的辛劳。

(6)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展现井冈山建设者开山伐竹的成果,表达作者对井冈山建设者的颂扬。

(7)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