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何永顺(永州市一中)周启群(江永县一中)

肖艳(祁阳市一中)岑仁秀(东安县一中)

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全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在社会学里我们称作“面对面的社群”。

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

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

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

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只能在

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

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上是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

的特殊语言,即所谓的“行话”。“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

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

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特殊语言”常是

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

第1页/共21页

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

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

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

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这样看来,人的生活和时间是有关联的。在这关联中,词是最主要的桥梁。但是词却不一定要文。文

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

语言。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的乡土社会,大体

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在上篇,我从空间格局中说到了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在这里我是想从时

间格局中说明同一结果。

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

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

能老是移动的。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

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经验

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

是多余的。只有在逸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

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

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

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在这种社会

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哪里用得着文字?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再下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在这样的社群里,人与人直接接触,文字显得多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