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风病治疗“三宜”原则浅析
中风病是由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机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瘀阻脑络,神明受蒙,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或不经昏蒙就出现偏身不遂或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为主症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是逐步完善的,无论病因、病机、诊断,抑或治疗,都经历了较大变化。近三十余年,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随之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导致我国居民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预后极差的特点。祖国医学在治疗中风病有独特优势,能有效减少中风病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笔者在长期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等方面颇有独特经验分析及总结。整理如下,谨请同道指正。
1.脑主神明学说为辨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关于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由来已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提出心主神明,这包括生理及病理两方面:得神则生,失神则死。认为主血脉之“心”和主神明之“心”是一个“心”。认为,“心藏脉,脉舍神”,“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此心与脉、血、神四位一体,彼此作用,相互影响[1]。也有学者[2]根据明·李梴对心与神的见解秉持主血脉之“心”和主神明之“心”是两个独立的“心”的理论。《医学入门》认为:“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着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前者是物质性的心,后者是功能性的心,各自完全独立。
笔者认为,脑主神明学说更加凸显中风病病机所在,是中风病辨治的基础,更加便于深刻认识脑在人体功能正常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黄庭经》认识到,“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所谓“泥丸”就是脑。《金匮玉函经·证治总则上》述到:“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千金方·灸法门》认为:“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李时珍更是于《本草纲目》中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意即脑是人体精神、思维活动中枢所居之处。其后对此多有发挥。如金圣叹曰:“人之记性皆在脑”(《医林改错》转引)。在此基础之上,诸多医家认为,元神是生命活动的综合体现: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精神心理活动,故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虽然心藏神、肝藏血、肺藏气、脾藏营、肾藏精,但脑为人身精髓、气血、阴阳之总会,五脏六腑之精微皆上注于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神明由此而生焉。如《灵枢·海论》所述:“脑为髓之海”;《灵枢·脉要精微论》所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故曰:“脑主神明”。故中风病即发,痰浊、瘀血、热毒等邪气壅堵脑络,神明必致受累,故治疗宜通过祛痰、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手段使神明恢复。有学者更是从经络角度阐述脑主神明的合理性:督脉、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可直接影响到脑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与否。一方面具有直接和间接与脑的沟通,另一方面,督脉总领阳气,膀胱经上输阳气,胃经汇聚气血,肝经运行气血,同时督脉与膀胱经、肾经3条经脉与肾和髓之间密切沟通,共同构成了脑主神明的物质基础[3]。宋氏通过通督调神和疏肝解郁两种针刺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4]。而大脑海马区HPA轴的高位调节中枢也从侧面证实了督脉与肝经对“脑主神明”功能的影响。
2.通络之法重在“通”
中风病是风、火、痰、瘀、毒、虚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或者病理产物瘀阻脑络,导致脑络不通,发为中风。络脉瘀阻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因此通络为中风病治疗要点。如痰邪致病:《杂病源流犀烛》云:痰“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如瘀血致病:《素问·调经论》述:“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治则根据病理机转,举凡清热、解毒、祛瘀、化浊、豁痰、平肝、熄风、扶正等诸法均可使邪去正安、络脉通畅、脑窍通利,均属于“通络法”之范畴,均可作为中风治疗之法。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述:“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至和平”。即所谓“络以通为用”也。但通络之治法却各有不同,而不仅仅拘泥于活血化瘀。正如高士宗《医学真经》所云:“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例如,通腑化痰法是临床中风病常用治法[5]。学者认为通畅腑气可除胃肠痰热积滞,降泻浊邪使之无法上扰神明。
为进一步强调痰、浊、瘀、毒、热等因素对神明的危害,笔者提出“神明者,宜保而清之”,主张急性期辨证使用醒脑开窍、清热解毒、化痰通络、凉血活血之品保护脑这一元神之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