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创新班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创新班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创新班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墨子和孔子一样,着重讲人道。只是“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吕氏春秋》)。墨子提出“兼爱”来同孔子的“仁”相对立。“兼爱”是他的人道观的中心观念。

孔墨虽然都讲“仁爱”“爱人”,却有明显的区别。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他认为君子中有成为不仁者,而小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这显然是站在贵族立场说话。儒家讲“爱有差等”,以为在亲疏尊卑之间,爱是有差别的,可分等级的。墨子却提出“兼以易别”,就是要用“兼”来代替“别”。他称“兼爱”为“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互相对立,所以讲爱不应有亲疏、厚薄的差别,而应该是: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上》)为彼,犹为己也。(《兼爱下》)即要求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墨子以为,只要能普遍实行“爱人若爱其身”,在上者“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在下者“视父、兄与君若其身”,以至“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那就能达到一切和谐、协调。他说: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兼爱中》)这里,墨子描绘了一个没有矛盾的平等社会的图景,但他不明白社会治乱的客观根源,而是把“除害”“兴利”的愿望寄托于“兼爱”的道德观念,这当然是十足的空想。不过,墨子的这种“兼爱”学说也包含有对传统的“亲亲”“尊尊”的宗法观念的批判,反映了广大平民对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的不满。在后来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我们可以不断地看到这种平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复活。因此,墨子的这一主张具有某种进步的社会意义。

(节选自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材料二:

儒学谈“仁者爱人”是以“克己复礼”为前提和目的的。礼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社会利益之中,加重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华文化的绵延。但从另一方面看,礼的存在和加强必须以牺牲个人主体独立性为代价,个人对物欲和思想自由的追求被消融在贵贱有差、尊卑有等的天理之中。墨子讲“仁者爱人”,是爱无差等,是兼爱,是体爱,是以每个人的平等生存和平等获利为目的的。

墨子认为应兼爱天下,平等的爱在无穷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子的“仁者爱人”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存在的平等,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必然形成的物质利益和目标追求的差异,忽视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墨子由于强调爱无差等,在理论上只能以尚同作归结,认为只要一同天下之义,便能使各个独立的个体协调和谐了。因此,可以说墨子缺乏从社会的现实出发,强调社会关系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群体意识。

儒学的“仁”有它的社会现实内容和生存发展的土壤,儒家各派对仁的释义和引申见仁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点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现实意义,个人是社会的分子,个人的存在必须依赖于社会,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必然需要牺牲个人的某些利益和追求,社会的群体和个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从这个角度看,墨子的“仁”,打个不很确切的比喻,有点像一口袋马铃薯,各个马铃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最后靠一个口袋将它们装在一起。

孔子讲“义”,大者是讲治国平天下之仁政,小者是讲个人的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杀身以成仁。其总的倾向都是超越个人非分的自然物欲享受和个人现实物质利害的关系。提倡、发扬了孔子的这个思想,逐步形成了一种重义轻利的社会倾向,熏陶了历代一批批高风亮节的志士仁人。君子之儒往往将自己奉行的一种社会、政治、道德准则看成是至高的信仰,将社稷、国家利益看成是义之所在,认为这才是义的完美体现。对个人来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义之大端,能行大义是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体验、内省、磨炼和躬行践履的结果,是思想境界提高、完美的标志。

墨子讲“义”,直接给义下定义“义,利也”。墨子强调利是义的核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符合小生产劳动者对自然物欲和生存权利的正当要求。但是,墨子讲利,一是强调其以温饱为足,缺少一种鼓舞人生的物质推动力,二是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情感的协调、和谐,其道俭、苦、劳、忧。虽然墨子的思想能激励一小部分人,但缺乏使社会群体能长期稳定的吸引力。说墨子学说“俭而难遵”,确不为过。

(节选自邢兆良《墨子评传》)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把“兼爱”作为他的人道观的中心观念,着重强调无差别的普遍的爱,这与孔子的“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