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指出其广告和宣传材料夸大其词,暗示比对照药万古霉素效果好,实际并无证据没有明确指出利奈唑胺有骨髓抑制、乳酸酸中毒和无羟色胺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擅自扩大适应症,应明确利奈唑胺只能用于规定情况下治疗肺炎和皮肤感染2005年向辉瑞公司发出警告信治疗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表明利奈唑胺治疗首次用药后84天内的死亡率21.5%(78/363),而对照组为16.0%(5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求停止用于治疗导管相关感染2007年FDA向医生发出警告美国FDA多次对利奈唑胺发出警告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晏晨阳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01作用强:G+球菌、厌氧菌、敏感的G+杆菌、02无效:G-杆菌、支原体03抗菌谱注意:林可霉素+红霉素拮抗作用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抗菌机制克林霉素较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菌群作用强,不受食物影响。分布全身组织和体液,骨组织浓度更高,能通过胎盘和乳汁,炎症时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克林霉素在肠道中的作用可持续5天体内过程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药。胆道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染;厌氧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妇科的感DCBAE临床应用血液系统:引起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肝功损害:引起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和转氨酶升高长期应用出现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过敏反应:皮疹、多形性红斑消化系统反应:引起恶心、呕吐DCBAE不良反应其他抗生素01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03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02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04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简介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厌氧菌艰难梭菌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1234抗菌谱抗菌素作用机制稳可信属快效杀菌剂稳可信具有三重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链合成的第二步与五肽末端氨基酸分子结合,阻断转肽交叉连接转糖作用发生障碍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孢浆中RNA的合成80%-90%的药物在24h内排泄于尿中血清蛋白结合率:55%肾小球滤过:90%平均消除半衰期:4-6h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药代动力学与输注速率相关的不良反应130分:荨麻疹,面部潮红、红斑、低血症、心动过速以及红人综合症2耳毒性(血药浓度80ug/ml)3耳鸣、眩晕、高频听力丧失、会话听力下降、头痛、眼球震颤、平衡与共济失调4常用方案未见血浓80ug/ml,故耳毒性罕见5肾毒性6谷浓15ug/ml:肾损害发生率增高7但评价肾损害时需考虑低血症及其它药物引起的肾毒性8为可逆性,通常为一过性增高血清肌酐值9与氨基糖苷肾毒性相比,稳可信肾毒性潜在可能性较低10不良反应国内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始终保持100%敏感率1998-2006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葡萄球菌菌株数R%I%S%1998-199915270%0%100%2000217710%0%100%2001326160%0%100%2002475750%0%100%2003599010%0%100%2004-20056138750%0%100%2005-20067135500%0%100%RESIST研究中3100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RESIST研究中207株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STEP4STEP3STEP2STEP1除一株MRCNS,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保持100%敏感无论对甲氧西林耐药还是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替考拉宁的耐药性高,其中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高达48.2%对甲氧西林敏感的溶血性葡萄球菌(MSSH)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达38.5%3307株葡萄球菌中:RESIST研究的结论利奈唑胺上市不久就发生耐药的报道总体来说,利奈唑胺对于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报导的耐药菌株多为肠球菌,也有少数关于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不敏感的报导。[8]利奈唑胺耐药情况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性继发感染肺炎肺脓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