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牙菌斑

第二节饮食因素

第三节宿主

第四节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病因学说

;目的要求;第一节牙菌斑;牙面附着物(萌出后获得);牙菌斑(dentalplague)是釉质表面有机沉积物(稠密的细菌层)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主要为G+菌;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G-菌为主;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粘性基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

牙菌斑可视为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一、牙菌斑的结构;龋病病因的新认识;;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菌斑的基本结构有3层:①获得性膜;②中间层;③菌斑表层

获得性膜是无细胞、无细菌的均质样结构,其形成与唾液糖蛋白沉积有关

中间层呈栅栏状结构,与丝状菌形成菌斑支架

茵斑表层结构疏松,细菌种类复杂:光滑面菌斑以G+球菌和G-菌、丝状菌、螺旋体为主;窝沟菌斑内以G+球菌、短杆菌为主

;平滑面菌斑

菌斑-牙界面: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

细菌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表面

中间层

稠密微生物层:有球菌样微生物

菌斑体层: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呈丛状

或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平滑面菌斑

菌斑表层:结构松散,微生物差异大,有球菌、杆菌和丝状菌,形成玉米棒或麦穗样结构(链球菌附于丝状菌表面)

细胞间基质:蛋白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

;窝沟菌斑

微生物种类有限

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二、牙菌斑的组成;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胞外聚合物: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和胞内糖原

;碳水化合物

;细菌蛋白质:葡糖基转移酶(GTF)

唾液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

龈沟液:IgG、IgA、IgM;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

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9;获得性膜形成;获得性膜组成;获得性膜功能;菌斑附着;粘附和聚集;菌斑成熟;四、菌斑微生物学;无菌鼠实验

无微生物不会发生龋病

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

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产酸

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

;龈上菌斑多为G+兼性厌氧菌

主要为链球菌属

成熟牙菌斑细菌比例不同

兼性厌氧链球菌比例最高

(兼性)厌氧杆菌

G-菌如类杆菌、梭状杆菌;平滑面菌斑;窝沟菌斑;龋病发病期间,牙菌斑内变链、放线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血链球菌和韦永菌减少

常见的致龋微生物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链球菌属;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最常分离的菌种

利用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促进菌斑形成和细菌聚集

对动物有致龋性,无证据显示其为人类致龋菌

可能与窝沟龋发生有关;分型:

按菌壁抗原成分分8种血清亚型:a-h

按生化反应分为5种生物型:Ⅰ-Ⅴ

按碱基(G+C)成分分型

变链(c、e、f)和茸毛链球菌(d、g、h)与人类龋病关系密切

致龋性:产酸性、耐酸性和吸附作用(蔗糖)

;轻链球菌;乳杆菌属;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

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

;;五、牙菌斑的物质代谢;六、牙菌斑的致龋性;第二节饮食因素;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食糖消耗和龋病流行呈正相关

动物试验和人类观察蔗糖的致龋能力最强

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蔗糖的致龋作用机理: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

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和牙体硬组织的脱矿

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牙萌出前,蛋白质对牙齿发育发挥营养作用

牙萌出后,蛋白质对龋病发生所起局部作用

;三、脂肪;氟:氟化羟磷灰石增强釉质对脱矿的抵抗性

氟化物抗龋机制

氟对釉质羟磷灰石的作用

对菌斑细菌的作用

对釉质表面的作用

;四、矿物质;第三节宿主;;牙齿和牙弓的形态:体现牙面对龋病的敏感性,如窝沟处较易患龋

牙齿的排列:牙列不齐、拥挤和牙重叠等有滞留区存在的部位

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和微量元素含量如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无机成分:Ca、P、磷酸盐、重碳酸盐

有机成分:蛋白质、少量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唾液成分的抑菌、中和抗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