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联考

历史试卷

2025.1

本试题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2月1日,“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隆重开展。此次特展以神秘玉神

人像为主线,将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等进行了横向比较(如下图)。据此可推断()

A.史前文明存在交流B.中华文化同源共生

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D.南北文化协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期(中国)。据题干

中“将石家河玉器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等进行了横向比较”以及图片信息可以得知,不同地

域的文化遗址的神像有共同特征:戴介字形卷云冠、脸侧的两鬓做成神鸟的翅膀、鼻子做成鸟喙(鹰钩鼻),

由此推断出,这些史前文明之间存在交流的可能性,A项正确;题干的史料单一,不能得出中华文化就是同

第1页/共14页

源共生特征,排除B项;早期国家开始出现主要条件是阶级分化,而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题干中涉及

部分南北文化遗址,但题干的史料单一,不能得出南北文化表现为协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黑夫和惊都是楚郢地遗民,参加了秦灭楚之战。他们在家书中询问官府授予军功爵的文书是否已到家,

称抗秦的淮阳为“反城”,秦新征服之地为“新地”。他们的言行折射出()

A.秦并吞六国的豪情B.楚地士兵对因功封爵的诉求

C.秦灭楚是民心所向D.郢地遗民对秦国的国家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材

料可知,黑夫和惊虽为楚郢地遗民,但在家书中称淮阳为“反城”,秦新征服之地为“新地”,还关心军

功爵文书,这表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秦国统治,认可秦国制度,折射出郢地遗民对秦国的国家认同,

D项正确;黑夫和惊在家书中主要是关心自己军功爵的文书以及描述战争相关情况和自身需求,并没有体现

出对秦并吞六国的豪情,排除A项;他们询问军功爵的文书是否到家,这体现了对因功封爵有诉求,但与

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仅仅从黑夫和惊这两名士兵的家书来看,不能得出秦灭楚是民心所向的结论,

排除C项。故选D项。

3.唐朝科举制盛行,通过科举入仕的士族子弟与庶族子弟一样自称“孤寒”,而原来没有家世背景的入仕

者开始与士族子弟一样以“地胄”自我标榜。这反映了唐朝()

A.士庶合流组成了新的官僚阶层B.庶族入仕者成为拥有特权的新官僚

C.统治阶层内部等级结构被颠覆D.士族贵族仍是统治阶级的主导阶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原本

庶族子弟自称“孤寒”,士族子弟自称“地胄”,以区分出身。后“孤寒”与“地胄”称谓失去了甄别出身的功用说

明了士庶合流,新的官僚阶层出现,A项正确;唐朝庶族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入仕并成为拥有特权的新官僚,

B项表述正确,但只是对材料后半句话的反映,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C项“已颠覆”表述过于

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统治阶层的人员占比状况,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4.宋人对儿童的教育以“德育”和“智育”为出发点,“孝”为道德之本,“智”为安身立命之本,在童蒙

教育上以“孝”和“智”为导向,并以此标准来塑造儿童。这说明宋代童蒙教育()

A.重视忠孝立身之道B.注重知识与道德培养

C.受儒学思辨化影响D.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

第2页/共14页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

料可知,宋人对儿童的教育以“德育”和“智育”为出发点,并以“孝”和“智”为导向,说明宋代童蒙

教育注重知识与道德培养,B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材料中的“孝”,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