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docx

《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江苏省地方标准

《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甘蓝类蔬菜作物种类众多,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芥蓝、苤蓝、羽衣甘蓝、抱子甘蓝等多种变种类型,在我国不同地域均有分布和种植。在诸多甘蓝类蔬菜中,结球甘蓝的种植面积约为1400万亩,花椰菜和青花菜种植面积分别约为700万亩和130万亩,在全国蔬菜周年供应及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苏省是甘蓝类蔬菜的重要产区,播种面积约为200万亩。甘蓝类蔬菜生产过程中病害频发,由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icola)引起的黑斑病是影响其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病害,流行年份可减产20%~50%。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角果。叶片染病时,叶面初生水渍状小点,逐渐变成褐色圆形病斑,略具同心轮纹,有时四周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上生黑色霉状物。叶柄、茎、角果染病时,可见椭圆形或梭形轮纹状病斑。

加强芸薹生链格孢的早期准确检测是提升甘蓝类蔬菜黑斑病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芸薹生链格孢的分子检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主,这些方法均存在专用设备依赖性大、检测费时等问题。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技术,该技术可在较低恒温(37℃~42℃)条件下,通过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链置换DNA聚合酶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实现目标区段的高效扩增。相比于PCR,RPA具有设备要求低、反应快速(通常在20min~40min内完成)、扩增效率高和特异性好等优点。目前,RPA在医学、食品卫生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在蔬菜病害检测方面的应用仍有待拓展。因此,本项目制定了基于RPA的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标准化检测,及时掌握黑斑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提高黑斑

2

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对促进江苏省甘蓝类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来源

2023年8月4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监标〔2023〕173号),下达2023年度343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其中122号《甘蓝类蔬菜真菌性黑斑病快速检测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的任务,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江苏益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制定。经专家建议和进一步的资料检索发现,引起甘蓝类蔬菜黑斑病的病原虽有细菌和真菌之分,但通常只将细菌引起的黑斑病称为细菌性黑斑病,而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则仍称为黑斑病。因此在不改变范围和标准技术内容的基础上,标准起草组对标准名称进行了适当修改,更改后的标准名称为“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

三、编制过程

1、制定标准编制草案

在标准的起草阶段,标准起草组查询相关标准情况,并讨论制定了标准编制草案,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计划。

2、制定标准编制征求意见稿

系统查阅了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病原鉴定、发生规律、综合防控和黑斑病菌分子检测等有关的技术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结合标准起草组承担的各类国家和省级项目在黑斑病病原分离、分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起草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3、初审

将征求意见稿发送至科研院所及推广单位专家和主体代表进行审查修改,共征集到来自12个单位12位专家的34条意见,其中采纳31条,部分采纳1条,未采纳2条。标准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审查文件。

3

四、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立

本标准确定的原则是切合实际、措施具体、操作简便、科学规范、技术先进、逻辑严谨和文字简明。主要技术指标来源于标准起草人员工作积累以及国内外文献,并经提炼论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对本标准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验证,明确了RPA的检测效果。

(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

芸薹生链格孢是引起甘蓝类蔬菜黑斑病的主要病原。目前,国内尚未正式制定“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程。标准起草组为解决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的RPA检测,从2019年开始开展了该检测技术的靶标选择、引物设计筛选等研究。最终,标准起草组在结合国内外文献检索和现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撰写了基于RPA的甘蓝类蔬菜黑斑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规程。

1、甘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