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中医理论发展历程1古代中医理论起源于远古时代,并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发展和完善。2春秋战国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3秦汉中医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产生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4唐宋中医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家。5明清中医理论继续发展,并开始传入西方。6现代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五行学说木木主生发,代表着生长、向上、旺盛的能量。对应季节为春季,五脏为肝,五官为目,五色为青。火火主炎上,代表着温暖、光明、向上、热烈的能量。对应季节为夏季,五脏为心,五官为舌,五色为赤。土土主承载,代表着稳定、平和、中庸的能量。对应季节为长夏,五脏为脾,五官为口,五色为黄。金金主收敛,代表着肃杀、下降、收敛的能量。对应季节为秋季,五脏为肺,五官为鼻,五色为白。水水主寒降,代表着滋润、向下、寒冷的能量。对应季节为冬季,五脏为肾,五官为耳,五色为黑。

阴阳学说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同白天与黑夜,寒与热等。对立制衡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着平衡。相互转化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中,相互转化,如白天会逐渐变为黑夜,寒气也会逐渐转化为热气。

臟腑学说心主血脉,藏神肺主呼吸,司气肝主疏泄,藏血脾主运化,统血

经络学说经络运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连接脏腑、四肢百骸,贯穿全身。经络作用经络具有调节阴阳平衡、疏通气血、抵御外邪等作用,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

气血学说气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气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的精微物质。血血是人体内循环的红色液体,是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主要功能是滋养五脏六腑、濡养肌肉筋骨、充盈脉络。

津液学说津液的定义人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汗液、胃液等,统称为津液。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输布、排泄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津液失调的危害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影响健康。

毒素理论1外邪入侵中医认为,外邪入侵人体可导致疾病,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2毒素积聚体内毒素积聚,可损伤脏腑功能,引发疾病。3排毒方法中医采用针灸、中药、食疗等方法帮助人体排毒。

阴阳平衡与共生1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不可分割。2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无绝对静止,动态平衡。3协调统一阴阳协调统一,相互补充,维持人体健康。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臟腑相关性1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2相互影响一脏受损,可影响其他脏腑3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维持机体平衡

经络运行规律1循行路线经络沿着人体特定的路线运行,连接着各个脏腑器官。2时间规律经络气血运行有昼夜节律,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经络气血旺盛。3相互联系十二经络相互交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阴阳平衡。

气血运行规律1循经运行气血沿着经络网络循环流动,滋养全身,并调节生理功能。2相互协调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3应时变化气血运行受时间、季节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津液代谢规律生成与输布津液主要由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生成,经气血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循行与排泄津液通过经络、脉管、脏腑等途径运行,并通过汗液、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调节与平衡津液代谢受脾胃、肺、肾等脏腑功能的调节,保持体内津液的动态平衡。

阴阳五行整体观整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种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阴阳是宇宙和人体存在的基本规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则易生病。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学说阐述了五行的相互关系,相生促进,相克制约,维持人体整体的平衡。

虚实标准与诊断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体形、舌苔等,判断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闻诊倾听患者的呼吸、声音、咳嗽、呻吟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起居等,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等。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腹部、四肢等部位,判断脏腑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

标本标准与治疗标本中医将疾病分为“标”和“本”两种。“标”指的是疾病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等。“本”指的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例如风寒、湿热等。治疗中医治疗疾病,以“标本兼治”为原则,既要治疗疾病的症状,也要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包括针灸、推拿、中药、食疗等。

寒热湿燥风标准寒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沉迟热发热、口渴、脉数湿肢体沉重、纳呆、脉滑燥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脉涩风头痛、眩晕、脉浮

辨证论治的关键准确辨证正确识别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是有效治疗的关键。灵活运用根据不

文档评论(0)

134****7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