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x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2月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这些年来,诗歌活动非常活跃,诗歌文本也是蜂拥出现。但不可否认,诗歌的读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

多。这当然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产品多样化、传播媒介多元化的背景有关。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诗歌创

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诗人和学者们在谈论诗歌的时候,大多是从诗歌的结构、技巧、语言等微观视角进行

探讨。诗歌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强调得不大够。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

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

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

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

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

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倘若诗人懂得把锚抛在人的心坎上,便永远

不会与人性脱离,诗歌就能像迅捷的向导一样,毫不费力地穿越人类所有的边界。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

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

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

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

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我读完《一个诗人的世俗生活》这部小说后,很自然地想

到主人公哑马写的一首叫《遗忘》的诗:“我将被黑暗带走/就像深沉的夜带走它的流星/由此我不会被人提

起/我的脸在时间中模糊,犹如岁月/那些将我遗忘的人/会记住我写下的诗行:/我行走之时,通体发光/但

我只是照亮了自己”。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

命运的。无论是五四时期的呼唤自由之诗,还是抗战时期的反映抗争之诗,亦或是新时期的歌颂理想之作,

第1页/共19页

都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气象。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

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

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

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

彼。

总之,诗人有以诗歌照亮社会、照亮人生的责任。诗人要在创作中反映火热的新时代生活,用诗歌艺

术的光芒去照亮时代和人民。也就是说,诗人们要以充满独特个性体验的诗作,去反映具有共性的时代精

神和社会生活,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彰显诗性的光芒。

(选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材料二: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诗退离诗坛中心,滑向边缘呢?从客观外部社会环境看,作为一种与农耕文明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样式,诗歌(包括新诗)的衰落是现代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诸如影视、网络、流行音

乐等)冲击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转型期间实用主义、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念弥漫,而诗歌又缺乏市场效应

的产物。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新诗界内部。

从总体看,我国当代新诗的主流已经走上了一条既与中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不同,又与优秀传统断裂

的狭窄的发展道路。在这条与传统断裂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繁而不荣的当代新诗主流,出现了两种十分突

出的弊病:其一,题材内容上,当代大多数新诗作品疏远了大众(特别是底层劳动大众),疏远了波澜壮阔

的社会变革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思想贫乏,意境苍白,缺乏时代精神。在“私人化写作”的鼓噪声中,

大量新诗变成了沉溺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诗人们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喃喃吃语。创作观念中的大众意识荡

然无存。其二,艺术形式上,当代大多数新诗作品无视汉语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形式过于自由放纵,语

言过于散漫平淡,缺乏韵律和节奏,缺少音乐性。不少新诗还追求所谓新奇朦胧、玄奥深刻的诗风;而且

这种诗风已成为大量诗人及新诗爱好者的审美取向和诗艺评判标准。创作实践已经证明,当代新诗要摆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