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一个官职非常特殊:对下,它统驭百官;对上,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这就是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宰”意为主宰,“相”则有辅佐之意。关于宰相的具体名称在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等。而关于其职责,西汉的丞相陈平总结的很到位:“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可以说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在封建王朝权力是很大的,但是到了明朝,丞相这个官职却走到了历史的终点,原因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极大的皇帝,他担心相权会威胁皇权。于是,他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及其系列官属,“罢丞相,设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实行了将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就这样被废除了。
内阁成立的根源
废除丞相后,朱元璋将中书省的政务分别归到兵、礼、吏、户、刑、工六部,六部尚书升秩为二品,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相当于皇权兼并了相权,同时六部尚书也承担了一部分宰相的职责。
朱元璋这么做,当然避免了丞相独大,威胁皇权,但同时也出现了极大地弊端,就是皇帝直接过问六部之事,每天处理的政事是海量的,即便皇帝不吃不喝也处理不完。“政皆独断”造成的后果就是政务丛集于一身的矛盾。据给事中张元辅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共计处理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也就是朱元璋平均每天得处理207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政事。这么起早贪黑的干,都累吐了还干不好。
朱元璋一想,这不是办法啊,即便自己是个工作狂,能保证一直勤于政事,但是他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也这么勤快啊,得想个办法,建立一套制度,既能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又不会像丞相那样尾大不掉,威胁皇权。
于是,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的朱元璋先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四辅官(正三品),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四个老头子当做他的助手,协助他处理政务,结果只过了一年多,四个老头便以年老体衰、无法胜任的借口相继辞官了。
没奈何,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仿照宋朝设置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又设置文华殿大学士来辅导太子,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官,但是这时的大学士也都没有实权,只有“协赞政事”的任务,“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无论是四辅官还是殿阁大学士,都是朱元璋在试图填补废除宰相后留下的空白,以及建立一套保证国家中枢系统正常运转的政治制度的尝试,都可视为内阁制度的雏形。四辅官在明初政坛上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殿阁大学士却逐步形成规模,其“备顾问”的职掌为后世的大学士所继承,并逐步向参预机要的方向发展。
永乐年间为配合翰林学士参预国政的需要,明成祖朱棣专门设立了一个附属于文渊阁的皇帝秘书班子——内阁。永乐初,明成祖特简(指由皇帝不通过吏部,而直接以亲自下旨的方式任命阁臣)翰林学士解缙、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参预军国大事,以奉天门外的文渊阁为入直名号,并在奉天门内东角僻静处增开数间厢房,作为君臣商议国政时的办公地点,号称内阁,以避外廷之名,这就是明代内阁制度的由来。
内阁制度的演变
《明史.职官志一》:“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成祖虽然成立了内阁,并且了选拔了杨士奇等人参预机务,开始了阁臣参预机务的先例,使内阁从此成为常设机构,但是此时的阁臣成员大多都是正六品、七品的侍读、编修、检讨一类的翰林低品官员,且“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而各部门奏事“亦不得相关白”。终永乐一朝,阁臣的品秩都没有超过五品,职掌也只是“扈从行机营”和“献纳预机务”,但是内阁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机构,已经开始渗入到君主专制的国家机器中。
内阁的地位和权势的显著提高是在明仁宗(年号洪熙)和明宣宗(年号宣德)时期。仁宗继位以后,把阁臣从五品提升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等与六部尚书一样都具备密封奏事权。又另立弘文阁由杨溥负责,亲自授给阁印。接着晋杨士奇等为三孤(三孤为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升尚书,形成“虽居内阁,官以尚书为尊”,阁臣从此时开始成了最为显赫的职位。
从明宣宗时期开始,内阁开始了“票拟”制度,即阁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条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由此阁臣也取得了处理国家大事的实权,利用详审奏章加以票拟的机会压制六部。票拟往往成为敕谕发往全国实行,内阁的权力逐渐加大。“即使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从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运河博物馆游记400字左右.docx
-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游记.docx
- 广州科学馆游记.docx
- 汉朝官吏制度.docx
- 黄酒博物馆游记.docx
- 梅花托物言志的手法作文.docx
- 明朝财政危机深度解析.docx
- 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docx
- 明朝的理学简述.docx
- 明朝的司法制度.doc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教材梳理九上第24课时中华一家亲课件.ppt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教材梳理七下第7课时在集体中成长课件.ppt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突破专题六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1教材梳理篇第21课时追求民主价值课堂讲本课件.ppt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教材梳理八下第17课时崇尚法治精神课件.ppt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教材梳理九上第23课时建设美丽中国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1教材梳理篇第26课时中国人中国梦课堂讲本课件.pptx
- 辽宁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突破专题三维护法律权威建设法治中国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1教材梳理篇七下第6课时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课堂讲本课件.pptx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1教材梳理篇第24课时建设美丽中国课堂讲本课件.pptx
文档评论(0)